登录 注册
  • 如鹿切慕_1884 2023-10-12 21:13
    《申报馆》旧址《申报》之于上海的意义,远非一张薄薄的新闻纸可以说清。它不仅是上海第一份报纸,也是第一个把买报纸、读新闻的近代生活理念带入上海市民阶层的大众传媒读物。至今,许多上海老人仍用“申报纸”来指代报纸。有人把申报馆比作上海所有报人的精神故乡。

    《申报》原名《申江新报》,创刊于1872年4月30日,创办者是英国商人 安纳斯脱·美查。他将报纸的笔政交付中国的主笔,聘请清朝举人蒋芷湘出任总主笔,钱昕伯、何桂笙为主笔,并派钱昕伯去香港,向流亡海外的《循环日报》创办人王韬求教。王韬不但为之出谋划策,还欣然为《申报》撰稿。最初,《申报》隔日出版一张,4个月后改为日报。该报刊最为人注目的是刊载了杨乃武与小白菜冤案平反始末的新闻报道,一时轰动朝野,深入民间。1909年,报馆股份为中国经理席裕福购进,产权转为中国人所有。1912年,由清末状元、近代实业家张謇,做过江苏首任省长的应德闳,以及赵竹君、史量才、陈冷5人合股经营。后张謇等退出,由史量才独资经营,自任总经理。《申报》由史量才主持后,首先对广告经营进行改革,设立广告推销科,聘用广告设计人员,1915年报纸的广告版面甚至超过了新闻、副刊的版面。《申报》还设法扩展外埠订户,凡火车、汽车和轮船当天能到达上海邻近地区的,《申报》都通过邮局尽量当天送达,远的地方,则通过邮局或代办处送达;还努力发展机关、团体、工厂、商店和个人订户,使《申报》的发行量不断上升。

    很快,《申报》就成为全国性的一张大报。“申报纸”一词,在一段时期内,几乎成为所有报纸的代名词。从长远利益考虑,史量才决心筹款建屋。他延请了上海第一流的建筑师,设计了一幢5层钢筋混凝土大楼,于1916年在汉口路山东路路口的一块土地上动工兴建,花了70余万两银子,历时两年建成。这幢具有西方古典主义装饰风格的建筑内有100余间房子,墙的外立面檐口下部和壁柱都有花纹,二楼挑出阳台,栏杆美观,阳台座下也有装饰性的图案。大楼按报纸工作流程设计建造,是一座集编辑业务、营业广告和排字浇铸、照相制版及生活卫生设施一应俱全的现
    代化新闻楼,底层还附设有印刷厂。这在当时的上海乃至全国新闻界,都是独一无二的。
返回顶部
下载App APP二维码
提交反馈

用微信扫描此二维码即可联系16番

在微信中搜索“baume002”也可找到我们

微信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