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 _4378 2024-03-01 09:37
    陕北民歌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 陕北民歌属于世界三大民歌(俄罗斯民歌、美国西部民歌、陕北民歌)之一,主要流传在陕西省北部黄土高原上的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位于榆林市榆阳区金沙路与红山东路十字东北角的陕北民歌博物馆,筹建于2017年,这里很好的展示了陕北民歌的前世今生。展馆共分为6个部分:《千年老根黄土里埋》《山丹丹花开红艳艳》《满天星星一颗颗明》《信天游永世唱不完》《陕北民间音乐艺术展区》《陕北民歌研究专题展区》。通过图、文、声、感让你多维度、多感官体验陕北民歌的魅力,主打一个沉浸式。
    陕北民歌历史形成时间较早,如民歌信天游即产生于周代中期,至汉代稳定成形。陕北民歌主要包括信天游、山曲、爬山调、船工号子、大秧歌调、旱船曲、酒曲、二人台、榆林小曲、清涧道情、传统小调及众多风俗歌曲等共两万七千余首。其代表性曲目有《东方红》《兰花花》《三十里铺》《赶牲灵》等。
    早期的陕北民歌流传没有出现文字记载形式,流传下来了一些简单、笨重的人力劳动形式,如《榆林号子》:“呦嗬,呦嗬,呦嗬嗬!”再如《老号子》:“呦嗬幼嗬,呦嗬幼嗬嗨!”受到原始社会生产力的制约,加上万物枯焦的旱灾、飞沙走石的狂风、吞没一切的洪水等自然灾害给人类所带来的恐惧和磨难是难以抗拒的,于是他们开始祈求神灵的保佑,希望得到心灵上的解脱。原始的巫术活动开始涌现,又产生了祭祀歌,成了继劳动号子之后又一古老的带有宗教色彩的民歌雏形。封建社会的到来,一些具有陕北地区特色的陕北民歌逐渐形成。陕北民歌一直以口头形式来传承,具体是什么时候产生的已经无从考证。
    陕北民歌有它鲜明的地域特征:土气、大气、美气。这种既通俗又亮丽的特色足以使其站在歌坛圣殿之上,用小调小曲宣泄黄钟大吕之势。在众多陕北民歌中,反映爱情生活、婚姻问题,或与这个内容有关的作品,占全部民歌的80%。被誉为劳动人民代表作的信天游,反映的几乎全是关于爱情。
    有人说:你们陕北民歌很土、很俗,就是些拉手手、亲口口什么的,难道不是“土到极致就是潮 吗?讲实话,什么是俗?什么是雅?劳苦大众喜欢的就是最好的。

    #旅游#
返回顶部
下载App APP二维码
提交反馈

用微信扫描此二维码即可联系16番

在微信中搜索“baume002”也可找到我们

微信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