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 行走的m_5459 05-07 23:32
    隐入尘烟|东山柏园:“史语所”始创地广州东山新河浦在民国是达官贵人居住地,有东山少爷的说法,他们在此建设了一大批红砖清水墙小洋楼,保留至今,仍然是靓丽的风景。
    柏园约建于1923年,是东山口乃至整个广州现存规模最大的一座民国住宅建筑。进入柏园,三层高的红楼巍峨矗立。1928年10月22日,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简称“史语所”)迁入柏园。史语所是中国第一个以历史学、考古学、语言学为主要研究方向的国立研究机构,它的成立具有跨时代的意义,被誉为中国现代人文科学的开端。
    在史语所迁入之前,柏园和其他东山洋楼一样。1928年秋,柏园被租用为史语所办公地,供史语所原班人马在此通宵达旦,奋笔疾书。
    1929年6月,史语所从广州迁入北平,而后几经迁址,跌宕起伏。柏园被用作史语所的时间只有8个月,但却为史语所的始创地。中国现代人文血脉由此发轫,期间诞生的科研成果,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学术传承。
    园内踱步,院子里古树参天,枝繁叶茂。育树如育人,学人为真理上下求索的钻研精神,在代代人的传承中开枝散叶。
    进入柏园,三层高的红楼巍峨矗立,一条带有伊斯兰建筑风格拱券的连廊将红楼切分为东、西两座。
    史语所当年只租下了柏园的东座,柏园现在只修缮了西座,东座仍处于封闭状态。
    踏进红楼,空旷的客厅地上铺满了年代感十足的花砖。花砖没有换新,而是保留原貌,整个客厅基本一比一还原了史语所时期的会客室。
    拾级而上,柏园的二楼被改造为历史展览馆,展览分为三个部分,分别讲述了史语所的创办、史语所时期的研究硕果和柏园的活化利用。
    二楼展览馆的前身为史语所图书室和研究员工作室,中国第一本人文科学的官办学术期刊《集刊》在这里创刊,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开创性工作——河南洛阳、安阳的殷墟发现——也在这里催生。
    柏园不仅是中国现代人文科学发展的起点,本身也是一座凝结着历史、艺术和文化价值的宝贵建筑遗产。清水红砖墙砌筑的外墙、西式栏杆、拱券等特色构件和工艺,在修缮后重现当年色泽。
    红楼无声,秋风簌簌,驻足回望,是昔人转身之间遗落的芬芳。
返回顶部
下载App APP二维码
提交反馈

用微信扫描此二维码即可联系16番

在微信中搜索“baume002”也可找到我们

微信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