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 澳門小薯 2024-03-02 07:11
    議事亭署市政署大樓Edifício do Instituto para os Assuntos Municipais,俗稱議事亭、市政廳,曾稱為市政廳大樓、臨時澳門市政局大樓及民政總署大樓;建築物位於澳門亞美打利比盧大馬路(即新馬路)163號;大樓曾作為澳門議事公局(又稱議事公局、議事會)及市政機構的辦公場所。市政署大樓現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名錄的澳門歷史城區歷史建築群之一。
    市政署大樓始建於1584年,因《澳門紀略》之繪圖,令人以為其前身議事亭原為一座以磚石並且帶有圍牆的中式庭園,是明朝宣讀政府命令以及作為中、葡官員會面的場所;1784年,葡萄牙人購買了該大樓的地皮外,並修建為一座兩層樓高的巴洛克式大樓,成為當時葡萄牙人在澳門實行自治及辦公的議事公局大樓。
    現時的市政署大樓的牆身外貌於1940年重修後保留至今;大樓內的牆腳部分嵌有葡萄牙青瓷磚;大樓在建築平面上作了三個進深發展。第一進深是為中央門廳,而中央門廳之側是為展覽廳及公共空間外,二樓是為會議室以及市政署大樓圖書館;在第一進深經過梯級拱洞則為第二進深。第二進深為大樓的行政區域及大禮堂所在地,它和第一進深均是為兩層高,但樓高則較第一進深的建築為低。最後一進深則是為大樓的葡式花園也由拱洞連接。
    在第一進深的大堂通往第二進深的梯級拱洞之上一幅木製半弧形的條幅,條幅最上一行寫著葡萄牙文「Cidade do Nome de Deus, não há outra mais leal.(意謂無與倫比忠誠的天主聖名之城)」,以紀念葡萄牙國王約翰四世表彰澳門在西班牙統治葡萄牙期間對葡萄牙皇國的忠誠而賜予的封號。而市政署大樓第一進深的大堂及其他地方均鑲嵌很多具有歷史價值的石雕,如第一代關閘上的中葡文石雕也被鑲在大堂的牆上。
返回顶部
下载App APP二维码
提交反馈

用微信扫描此二维码即可联系16番

在微信中搜索“baume002”也可找到我们

微信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