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 放下_9714 05-29 21:52
    台北最灵验的古刹——艋舺龙山寺历史沿革:
    龙山寺,清乾隆三年(1738年),福建泉州晋江、南安、惠安三邑移民为祈求平安,将家乡晋江安海乡龙山寺的观音分灵渡台奉祀,于乾隆五年(1740年)落成。其所在地“艋舺”(今万华)是台北最早开发的区域,有“一府二鹿三艋舺”之称。历经嘉庆地震、同治台风、二战空袭(1945年正殿被炸毁,唯观音像完好无损,被视为神迹)等多次损毁与重建,现存主体为1920年代改建及1950年代后扩建的融合风格。在清代,龙山寺不仅是信仰中心,更是民间议事、诉讼仲裁的场所,甚至在中法战争中协助组织义军抗敌,获光绪帝赐匾“慈晖远荫”。1985年被列为台湾二级古迹。
    建筑艺术:
    龙山寺为三进四合院宫殿式建筑,俯瞰呈“回”字形,融合清代、日据与光复后的技艺,被誉为“台湾寺庙艺术精华”。前殿(三川殿),全台唯一铜龙柱:一对铸铜蟠龙檐柱,龙鳞细节精湛,为台湾孤品。石雕彩绘:墙面花岗石与青斗石浮雕,题材多取自《三国演义》《封神榜》,门板绘有四大天王及哼哈二将。正殿(圆通宝殿),螺旋藻井:全由斗拱榫卯拼接,未用一钉一铁,形如万花筒。观音神迹:二战中被炸毁的殿堂内,观音像奇迹般完好保存,至今仍为信徒参拜核心。后殿与护龙,供奉妈祖、文昌帝君、月老等儒道神祇,左钟楼、右鼓楼,晨钟暮鼓仪式延续至今。屋顶装饰以彩色玻璃瓷片剪粘的龙凤、麒麟,色彩瑰丽。
    宗教与民俗活动:
    龙山寺被誉为 “众神联合国”,供奉超100尊神佛,涵盖佛教、道教与民间信仰。月老厅,求姻缘热门地,挂满还愿喜帖。文昌殿,学生考前供奉葱(聪明)、蒜(算计)、芹菜(勤学)。
    280年香火不熄的龙山寺,既是雕刻艺术的殿堂,也是台北移民史与民间信仰的缩影。其“神迹庇佑”的传说、环保实践中的传统革新,无不映照出这座古刹在现代化都市中的永恒生命力✨。正如一位万华居民所言:“没有龙山寺,就没有今日台北的繁华。”
返回顶部
下载App APP二维码
提交反馈

用微信扫描此二维码即可联系16番

在微信中搜索“baume002”也可找到我们

微信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