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 跟着小胡看风景 07-19 17:23
    🌟 探秘伟人|毛泽东与岳麓书院的红色缘

    如果你是历史迷或红色文化爱好者,来长沙必打卡的岳麓书院,藏着青年毛泽东的青春故事与思想萌芽!📚✨
    ---
    🔍 青年毛泽东的“半学斋”岁月
    1916-1919年,20岁出头的毛泽东多次寄居在岳麓书院半学斋,与蔡和森等进步青年共同实践“岳麓新村”构想,探讨救国真理。他们白天读书、辩论,夜晚甚至露宿爱晚亭,以“身在山中,心忧天下”的豪情,酝酿新民学会的成立。
    📍打卡点:半学斋旧址,感受百年前青年学子“菜根为饭草作鞋”的奋斗精神!
    ---
    🍁 爱晚亭:激扬文字的青春舞台
    “停车坐爱枫林晚”的爱晚亭,是毛泽东与挚友蔡和森、罗学瓒等人“指点江山”的秘密基地。他们在此纵论时局、诵读诗词,留下《沁园春·长沙》中“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的豪迈注脚。1952年重建时,毛泽东亲题“爱晚亭”匾额,如今亭内镌刻着他的手书诗词,成为红色文化地标。
    ✨小知识:爱晚亭原名“红叶亭”,因杜牧诗句更名,毛泽东曾在此露宿“风浴”“雨浴”锻炼意志!
    ---
    🏛️“实事求是”的思想摇篮
    岳麓书院讲堂悬挂的“实事求是”匾额,由校长宾步程1916年手书,原意倡导科学求真的学风。青年毛泽东每日抬头可见此匾,深受启发。1941年,他将“实事求是”升华为党的思想路线,定义为“从客观事物中探求规律”,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金句分享:“‘实事’是客观存在,‘是’是规律,‘求’是研究”——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的经典诠释!
    ---
    🌄 三十年后重登岳麓山
    1955年,毛泽东时隔30年重返岳麓山,故地重游时感慨万千。他拒绝坐轿,坚持徒步登山,回忆与蔡和森建设“新村”的往事,并在半学斋与学者探讨文字改革。在望湘亭远眺湘江时,他笑谈“锻炼锻炼”,展现了一代领袖的豪迈与亲民。
    ---
    📌 旅行Tips
    1️⃣ 路线推荐:岳麓书院→爱晚亭→半学斋→赫曦台→橘子洲头(《沁园春·长沙》创作地)。
    2️⃣必拍场景:爱晚亭毛泽东手书匾额、讲堂“实事求是”匾、半学斋青年毛泽东寓居处。
    3️⃣ 文化彩蛋:书院大门楹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是清代张中阶对仗的杰作,暗藏湖湘人才密码!
    ---
返回顶部
下载App APP二维码
提交反馈

用微信扫描此二维码即可联系16番

在微信中搜索“baume002”也可找到我们

微信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