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 艾霸霸 06-22 22:01
    长沙街道——芙蓉区·都正街|高正街|县正街

    都正街(地图红色虚线范围内)、高正街(地图橙色虚线范围内)、县正街(地图绿色虚线范围内)东邻天心阁,西邻蔡锷南路,北至人民西路,南到县正街,呈南北走向‌。

    都正街得名于1743年长沙协都司署迁来此处,全名都司口正街或都司正街,简称都正街,1743年那会的大老板还叫乾隆。
    都司是一个明朝和清朝都有的武职,最开始都司就是都指挥使司的简称,在明朝三司制度,刚开局算地方军事上的一把手,后来地位是不断降低的。到了清朝,汉人组成的绿营建制,完全照搬了明朝的名字。
    长沙都司署,其实就是长沙绿营的一个级别的指挥机关,职称来说是正四品的武职,手下兵士满额的情况有500人左右,换现在的标准就是一个营长,军衔是少校,文为道台,武为都司,都司比长沙知府的从四品还要高一级。
    长沙都正街的都司署,准确来说是一个城守营,而老长沙城内是东南角地势最高,所以长沙的都司署设在了天心阁到浏阳门一带。
    1918年,民国建立之后发展教育,都正街的都司署就短暂的变成了修业学校的中学部,不过1920年7月,修业学校又变卖了都司署的校产,停办了中学,后来兜兜转转,都司署还办过都正街小学。
    1971年永清街并入了都正街南段,所以都正街延长了,现在说起都正街,一般说的是南起县正街,北到小瀛洲口的都正街。
    1986年的时候都正街把以前的老巷名称简单粗暴的改为都正街一,二,三,四条巷,但这四条巷子,各有各的故事,首先都正街一条巷,原名叫铁铺巷,巷口有汪鸿泰铁铺,大家知道清代绿营兵种,分为马兵,步兵和守兵,有兵士,那兵器就成了都正街的刚需,基层的绿营兵是全职的,他们定期要来都正街领大米当工资好养家糊口,而铁铺就开在都正街这个巷子这里,很有点学校门口开小卖部的味道,因为非常方便他们打装备,这个巷子就叫铁铺巷。都正街附近的火药局这个地名也是同理,主要是官办生产铁炮和弹药的,盖在天心阁下面应该是方便生产和使用一站式服务。
    其次是都正街三条巷,这条街老名字叫永清街,前面我说过永清街1971年并入了都正街。最后是都正街二条巷和都正街四条巷,二条巷原名叫香铺巷,香铺就是卖香烛的店子,那这里为什么做香烛生意会有市场呢?
    都正街四条巷这个位置,是老长沙厨师圈的总部詹王宫所在,近现代长沙顶级湘菜大厨几乎都是从这条巷中出来的,中国各地都有不同的厨神,例如彭祖,伊尹,易牙和詹王。
    以上内容来源自网络。
返回顶部
下载App APP二维码
提交反馈

用微信扫描此二维码即可联系16番

在微信中搜索“baume002”也可找到我们

微信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