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 只吃肉_9712 2024-05-08 22:45
    代县边靖楼 | 我在网上搜集古建你可能没听说过代县,但一定知道万里长城第一关——雁门关。其实距雁门关15 km的代州古城内,还有一座“万里长城第一楼”。

    📝“阴山北去三千里,紫塞南来第一州”。代县位于山西省东北部,北踞北岳恒山余脉,南跨佛教圣地五台山麓,地锁晋北咽喉,雄屏中原腹地,历来为三晋门户、战略要冲,也是历史上著名的商埠重镇和文化名城,史称“屏藩畿甸”、“北门锁钥”。

    🔹 边靖楼又称“谯楼”,是古代瞭望敌情、发布警讯、指挥作战的军事设施。过去站在楼上,可以清楚看到由北向南分布的烽火台,接收雁门关传递的各种信号;又可与昔日代州城内东西南北四座城楼和四个角楼遥相呼应,从而最终发布统一的指挥号令,构成一套完整的防御体系。

    🔸边靖楼初建于明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

    洪武年间,朱元璋定都南京,退居北漠的元统治者时常为光复中原进攻雁门关,战争频发。

    洪武七年,声名显赫的开国将军吉安侯陆仲亨,因为回京时擅乘驿车,触犯官制,被贬往代县拘捕盗贼。居代县期间,他便主持建造了边靖楼,同时还移筑了元代已被损毁的雁门关关城。

    不过,当时初建的边靖楼楼高仅10米,规模较小,与今日边靖楼高40米、三层四檐的体量自然是不能比。

    明成化七年,边靖楼被焚,又于成化十二年重建,增扩了台基,才形成现今的规模体量。

    🔹 边靖楼最出名的是楼上的几块巨匾(p2)。

    北边一块长10米、高3米的巨匾,上书“威震三关”,是清雍正十一年知州杨弘志所立。其中“三关”指雁门关、宁武关、偏头关,也就是山西内长城的三关,是塞外游牧民族入侵华夏的重要通道。

    南边则有两块匾额,一为“声闻四达”,与“威震三关”一般大小,是清雍正十一年雁平兵备道汤豫诚所立。另一块是“雁门第一楼”,为道光二十七年知州陈鼎雯所立。

    两块巨匾是我国现存最大的古代楼匾,只有这巨匾的气势,才配得上这万里长城第一楼、第一关。

    🔸如今,古城东南西北四条大街汇聚于脚下,车水马龙。一群大爷坐在牌坊下,正围在一起下棋,岁月静好。金戈铁马声已远,只有燕群执着地盘旋着,早已没有600年间战火留下的痕迹。

    📍边靖楼 国保·第五批 | 山西省忻州市代县
  • 贰里半 2024-05-08 20:01
    不到晋祠,枉到太原,请全方位欣赏晋祠之美️晋祠,为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及其母后邑姜而建,是山西祭祀烟火不断的一个圣地,来到太原,一定不能错过。🎈🎈🎈

    🔥【主要看点】
    三宝:圣母殿、鱼沼飞梁、献殿
    三绝:周柏、宋代彩塑、难老泉
    三匾:难老、对越、水镜台

    🔥【古建筑】
    宋:圣母殿、鱼沼飞梁
金:献殿
元:唐叔虞殿、奉圣寺中殿、景清门

    择几个重点介绍如下:

    🔴1、圣母殿:
    宋代建筑,重檐歇山顶,殿外四周围廊是我国现存古建中“殿周围廊”的最早实例,八根木雕蟠龙柱造型生动活动,十分壮观。

    殿内供圣母邑姜像,四周环列侍女像,姿态各异,稳重柔和,为宋代彩塑精品(其中圣母像左右两尊为明代后补)。最最著名的是右数第二尊头扎红色大花的侍女,这位侍女含羞带笑,喜溢眉梢,大概是刚刚唱罢,受到了圣母的夸奖。可是从侧面看去,隐约可见其红肿的眼睛和含泪的眼角,生活的辛酸及艺人的苦楚被她强压于心中却又不自觉的展露无疑,难怪梅兰芳大师曾痴迷观赏三个月才忍离去!

    当然目前我们只能看到半边侧脸,另一边脸需要通过网上找资料来感受了,可以参考图11。🤭

    🔴2、献殿:
    殿、亭相结合的模式,四周无壁,只有直棂栅栏,可能是为了贡品的通风防腐而设计,被认为是古代的大型“冰箱”。

    🔴3、难老泉:
    亭始建于北齐,现存为明嘉靖年间重建,保留了一些北齐时期的建筑风格,亭上牌匾为傅山所书。

    🌿更多攻略:
    ✔️👉🏻交通:打车/公交,附近无地铁
    ✔️👉🏻门票:单独晋祠门票80,晋祠+天龙山石窟通票110,建议通票,天龙山石窟可在门口坐大巴前往
    ✔️👉🏻开放时间:旺季8:30-18:00,淡季9:00-17:00;
    ✔️👉🏻游览时间建议:至少3个小时,强烈建议留出充足的时间给晋祠,绝对值得。
    • 18
  • 返回顶部
    下载App APP二维码
    提交反馈

    用微信扫描此二维码即可联系16番

    在微信中搜索“baume002”也可找到我们

    微信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