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商丘的此刻

  • 何致_8336 2023-03-28 14:17
    应天书院千年书院今犹在,不见当年范仲淹。应天书院的历史是商丘文化历史文脉传承的历史,也是书院精神传承的历史。作为应天书院精神图腾象征的范仲淹,对于应天书院文化精神,甚至对中国自从宋以后传统士大夫精神之影响,也可谓“功莫大焉”。范仲淹(989年-1052年),字希文,苏州吴县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世称“范文正公”。范仲淹少有大志,慨然以天下为己任,16岁便立志:不为良相便为良医。据《宋史》记载,他从小就立下“不能利泽生民,非丈夫平生之志”的誓言。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23岁的范仲淹,来到了当时著名的南京府(今商丘)应天学院读书,投师戚同文门下。范仲淹在应天书院期间,凌晨舞剑,白日读经,刻苦攻读。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中乙科第九十七名,由“寒儒”成为进士。后来在应天府为母亲守制的范仲淹接受知府晏殊的邀请主持应天书院,在此期间,范仲淹率先明确了具有时代意义的匡扶“道统”的教育宗旨,并以此确立了“以天下为己任之士大夫”的新型人才培育模式,打造出家国天下经济致用的良好学风,由此推动了宋初学术、书院学风朝经世致用方面的转变。应天书院更培养出众多利国利民的栋梁之材,名扬天下,居北宋四大书院之首。应天书院为代表的书院文化也成为中国历史上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最佳模式。#我是家乡推荐官# #古城##河南商丘# #应天书院#
  • 旎旎呀 2020-12-14 10:08
    商丘博物馆(金缕玉衣)商丘商丘博物馆的基本陈列为《商丘历史文物陈列》陈列分四个专题。
    一、“商丘起源”
    二、“古宋春秋”
    三、“汉梁之魂”
    四、“黄淮风云”
    其中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是金缕玉衣。金缕玉衣主要出土于中国河南、江苏、河北、安徽、山东,玉衣也称"玉匣"、"玉柙",是汉代(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皇帝和高级贵族死后穿用的殓服,外观与人体形状相同。玉衣是穿戴者身份等级的象征,皇帝及部分近臣的玉衣以金线缕结,称为"金缕玉衣",其他贵族则使用银线、铜线编造,称为"银缕玉衣"、"铜缕玉衣"。
    金缕玉衣是汉代规格最高的丧葬殓服,大致出现在西汉文景时期。据《西京杂志》记载,汉代帝王下葬都用"珠襦玉匣",形如铠甲,用金丝连接。这种玉匣就是人们日常说的金缕玉衣。当时人们十分迷信玉能够保持尸骨不朽,更把玉作为一种高贵的礼器和身份的象征。
    而今博物馆陈列的是刘胜的那件玉衣,由头罩、上身、袖子、手套、裤筒和鞋六个部分组成,全部由玉片拼成,并用金丝加以编缀。玉衣内头部有玉眼盖、鼻塞,下腹部有生殖器罩盒和肛门塞。周缘以红色织物锁边,裤筒处裹以铁条锁边,使其加固成型。脸盖上刻划眼、鼻、嘴形,胸背部宽阔,臀腹部鼓突,完全似人之体型。为上世纪90年代出土于商丘市芒砀山的黄土山汉墓,长170厘米,曾赴日本展览过几个月,为商丘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 返回顶部
    下载App APP二维码
    提交反馈

    用微信扫描此二维码即可联系16番

    在微信中搜索“baume002”也可找到我们

    微信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