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 青痕_978 2023-07-19 17:17
    山西︱长治·平顺大云院①五代建筑的活化石大云院,亦称大云寺,位于山西平顺西北龙耳山中。

    该寺创建于五代后晋天福三年(938年),初名仙岩院。天福五年建大佛殿,后周显德元年(954年)建寺外七宝塔,至北宋建隆元年(960年)已有殿堂一百余间。现存建筑有山门(天王殿)、大佛殿、三佛殿及前院东西厢房。除大佛殿、七宝塔为五代(907~960年)建外,其余大多为清代建筑。大佛殿的普拍枋,是中国木构古建中使用最早的实例,是中国木构建筑由唐朝模数制向宋代营造法式演变的活化石。

    先来重点讲讲大云院现存的主体构造大佛殿(本名弥陀殿):单檐歇山顶,满覆琉璃圆柱方额,斗拱五铺作,飞檐起翘,面阔3间,进深6椽,投影平面近方形,屋坡平缓,形制古朴,极具唐代风格。

    大佛殿是中国现存的九座五代木结构建筑之一。除了梁架,大佛殿里的许多构件更是淋漓尽致地显现着五代木构建筑的鲜明符号。大云院大佛殿创建于五代后晋天福三年(938年),在建筑上它新增加了一个构件,就是普拍枋这个构件。这是中国现存建筑中使用普拍枋的最早实例。陕西的玄奘塔首次出现了仿木结构的普拍枋构件,但在山西现存的几座唐代木构建筑中还没有普拍枋的使用,同为五代建筑的镇国寺万佛殿也没有使用,直到辽代这种构件才得到了推广和普及。

    另外,兼具承重和装饰双重作用的驼峰,再大佛殿内就有多达八种规格和形状,这在其他木构古建中是罕见的。这充分说明,早在五代,驼峰的使用就已经得到了普及。

    殿顶明清补葺过,已非原貌,但少量瓦件可看出非宋元以后之物。
返回顶部
下载App APP二维码
提交反馈

用微信扫描此二维码即可联系16番

在微信中搜索“baume002”也可找到我们

微信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