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 Napoleon_6506 07-27 14:45
    最长跨海石桥:安平桥遐思安平桥,是横跨泉州晋江安海镇和南安水头镇之间海面上的一座古代长桥,长2070米,宽3至3.8米,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石桥。在1905年平汉铁路郑州黄河桥建成之前,安平桥也是中国最长的桥。它代表着13世纪中国建桥技术的最高水准。
    安海镇位于泉州水路要冲,扼守安海湾北部重要的避风港。建桥以前,两边民众来往只能坐船渡海,十分危险。“飓风潮波,无时不至,船交水中,进退不可……大为民患”,南宋绍兴八年(1138年),安海土豪黄护和僧人智渊带头各捐钱一万缗,由僧人祖派主持,开始在两岸间建桥,以适应交通与贸易的需要。工程在当时来说可谓浩大艰巨。黄护和祖派未及等到完工便相继亡故。直到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郡守赵令衿来到泉州上任,主持续建,又经一年才终告完成。
    安平桥全桥由花岗岩石板筑成,建桥所用的花岗石石料都从金门岛上开采,船运而来。每块石板重约三吨。石板如此沉重,架设则需巧力。工匠将石板运送至桥墩位置,涨潮时,船随之升高,石板也随之被托起,与桥墩对齐固定,潮退时船随之下降,石板则留在桥墩上。桥墩利用长条石和方形石横纵叠砌成,分三种形式:水较浅、水流缓慢的水域中采用长方形石墩,较深时就改用半船型石墩,最深处则采用双头尖的筏形墩。这样的设计,配合四座防波塔,可以减轻水流对桥的冲击力。
    安平桥的桥墩桩基技术非常高超,有些港道水深泥烂,石头容易下陷,就先用木头为垫,然后压上石条,使得木头逐渐沉陷至港底的承重层,从而奠定桥基,称为睡木基础。在港道较深处,则先打下木桩,再将木头稀疏地架在桩上,两旁由二桩挡住,防止木头向外滚落。最后压上石条,让木头沉底,称为木桩基础。这两种方法都是当时首创。
    黄昏时分漫步安平桥。风行水上,暑热渐消,落日余晖将五里长桥染成金色,海面平滑如镜。如此美景,不免令人遐想,这座桥到底是怎么来的呢?从碑记可见,安平桥的建筑奇迹是当时南宋社会各阶层进行自发合作完成的。其中既有土豪士绅、宗教僧侣,也有皇族和官员,还有无数普通民众。他们或牵头、或出钱、或出力、或出技术。这种多元化社会结构所形成的自组织能力,才能协调各阶层的资源和力量,这正是海洋贸易所催生的结果。如果没有繁荣的经济和财富积累,以及开放的环境和技术交流,就不可能有这样的社会组织能力和活力
返回顶部
下载App APP二维码
提交反馈

用微信扫描此二维码即可联系16番

在微信中搜索“baume002”也可找到我们

微信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