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 番友_93513 04-28 08:18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在剧场中遇见城市的灵魂在上海这座充满戏剧张力的城市里,有一栋藏在安福路上的灰色建筑,三十年来默默撑起了城市的文化灯塔。​
    它叫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是许多上海人第一次走进剧场的地方,是无数创作者磨砺梦想的舞台。​
    它的每一次灯光亮起,都是这座城市与人心的一次对话。​

    📅 1995年1月23日,上海人民艺术剧院(始创于1950年)与上海青年话剧团(始创于1957年)合并,成立了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成为中国大陆第一家艺术中心制话剧机构。

    🎬 从经典到创新,剧场的五次进化
    1️⃣ 经典重演(1995–2000):重排《雷雨》《日出》等现实主义名作,奠定剧场美学基础。
    2️⃣ 都市话剧崛起(2000–2007):《撒娇女王》《大哥》等作品,聚焦都市情感,探索商业化剧场语言。
    3️⃣ 国际引进与本土再造(2008–2015):引进《等待戈多》《枕头人》等剧目,推动舞美多媒体化、文本跨文化再诠释。
    4️⃣ 青年孵化(2016–2020):推出“大学生戏剧节”“青年导演扶持计划”,《自梳》《家客》等新文本脱颖而出。
    5️⃣ 融合转型(2021–未来):数字化剧场上线,剧场联名文化周边,打造IP。​

    🏛️ 剧场,不只是演出的地方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不仅仅是一个剧场,它是城市公共情感的容器。​这里有大剧场、小剧场、D6空间、黑匣子剧场等多个演出空间,每年接待观众10–15万人次,演出场次超过600场。​无论是话剧演出、先锋实验、音乐剧首演,还是文创展览、青年沙龙,这里都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些人是因为《自梳女》爱上话剧,有些人是学生时代第一次集体观剧的回忆,有些人是每逢过节就带家人去“上话走一圈”。​
    🎯​剧场的意义,从来不是“高雅”二字,而是城市公共情感的容器。
    🎭​“上话”陪伴我们三十年,不仅成就了舞台艺术,更让剧场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返回顶部
下载App APP二维码
提交反馈

用微信扫描此二维码即可联系16番

在微信中搜索“baume002”也可找到我们

微信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