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 跨行设计狮 03-28 12:13
    长沙记忆 | 一瓢饮尽三千年 在长沙找口能喝的古井?
    白沙古井绝对是个硬通货。
    明朝挖的四眼方井(别数了真是四个洞)
    不是摆拍的文物
    是实打实的长沙老口子饮水机
    ——365天有人排队接水的那种
    凌晨五点就有嗲嗲带保温壶占位
    穿睡衣的娭毑和晨跑的小年轻一起蹲井边
    不锈钢水瓢碰得叮当响
    比黄兴路步行街还热闹
    井水化验过能直饮(但建议烧开)
    泡茶煮饭炖骨头汤
    老茶客说比桶装水多丝回甘
    井边"老顺兴"米粉店老板暗戳戳透露:
    "我家筒子骨粉汤底用古井水熬的嘞"
    井壁青苔缝里卡着半世纪的故事
    文夕大火时救过命
    90年代干旱期供过全街
    现在井栏上还留着几道麻绳印子
    都是被吊桶磨出来的年轮
    长沙人接水有暗号:
    先舀半瓢冲井台
    蹲下时别挡着背后人
    遇到旅游客拍照自觉让出C位
    但绝对要提醒一句:
    "莫丢垃圾啊,咯是呷的水咧!"

    白沙古井始凿年代已不可考,但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的《长沙府志》明确记载其存在,并称其“清香甘美”。明代原为单眼井,明末扩为两眼,后经多次修整形成如今的四眼方井结构。井口以花岗岩砌成,长67厘米、宽33厘米、深70厘米,井水终年不涸,清澈甘甜。古井在诗词中多次被提及,最著名的当属毛泽东《水调歌头·游泳》中“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的“长沙水”,即指白沙井水。井旁曾有一副对联:“常德德山山有德,长沙沙水水无沙”,凸显其纯净特质。
    白沙古井历经战火与城市变迁,1949年后被修复并列为名胜古迹,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井栏上的麻绳印痕、井壁青苔均见证着数百年来的使用历史。近年来,公园内增设文化活动(如音乐演出),进一步融合历史与现代。总结来看,白沙古井不仅是长沙的“活文物”,更是一座连接历史与日常生活的桥梁,以其不竭的清泉滋养着城市的人文脉络。
    TIPS:
    📍坐标:白沙路26号
    🍵体验:可自带水壶接泉水(需煮沸饮用)
    📷最佳拍摄时段:清晨6-8点雾气氤氲时
    ✨周边串联:步行15分钟可达天心阁、贾谊故居、贺龙体育馆
返回顶部
下载App APP二维码
提交反馈

用微信扫描此二维码即可联系16番

在微信中搜索“baume002”也可找到我们

微信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