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 白下_4724 06-05 09:40
    六百年前的大明帝都|南京紫禁城之午门遗存逛南京就像逛古董铺子,到处都是时代侵蚀的痕迹。在这里,你可以摩挲,可以凭吊,亦可以悠然遐想。

    正如南京故宫的永恒,不在于恢宏殿宇,而在雨打青石时,那声荡彻历史的清响。

    南京·故宫·午门

    南京故宫之午门作为宫城的正南门,其规模形制均高于宫城其余诸门。《大明会典》载:“洪武十年改作大内,宫殿阙门曰‘午门’,翼以两观。中三门,东西为左右掖门。”

    午门出入等级森严,是“明尊卑,别上下”的体现。午门五券门最中者为“御道”,按规定仅供皇帝出入。《明太祖实录》云:“洪武十七年辛丑,命公侯、驸马并文官三品、武官四品以上,凡大朝会及常朝许由午门之右门出入;其有宣召及不时奏事,文官四品、武官五品以下仍由左、右掖门。”由此可见,尊卑有别,“右犹高,左下也”。

    午门立面呈现下宽上窄,底部为花岗岩须弥座,座上饰如意云纹和方胜纹,纹饰简练朴素,有别于凤阳中都的精雕细琢。须弥座上为砖砌墙体和五个规格不同的砖券门洞,拱券均为三券三伏做法。

    城台中间三个门洞为花岗岩石板铺砌的路面,如今石板路早已光滑透亮,还能看到深深的车辙痕和一条后人所刻的“午门鱼”。

    午门城台及两阙之上,原来分别建有正楼以及围绕正楼的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向的四座方楼,左
    右呼应,恰似朱雀展翅,故称之“五凤楼”。

    今天当我们登临午门,还能看到台顶保留的96件青石素面古镜式柱础。根据柱础的排列分析推算,午门顶部原有三组建筑,其中中间一组,面宽九间,进深五间,这种“九五”建制正象征着帝王的九五至尊。可以遥想,当年的午门是何等的巍峨壮丽。

    历经数百年的人为自然摧残后,至晚清时,午门及两阙的门楼已荡然无存,墙体多处坍塌,千疮百孔,门前杂草丛生,一片荒凉之景。

    1924年,午门双阙被拆除,仅剩正门城台。1927年国民政府定都南京,急需建材,午门得社会各界力保才幸免于难。1949年被部队征用,经重新整修作为库房。
返回顶部
下载App APP二维码
提交反馈

用微信扫描此二维码即可联系16番

在微信中搜索“baume002”也可找到我们

微信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