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 DeronWilliams 07-25 11:40
    西安博物院|小雁塔的前世今生西安博物院的攻略我打算分三期来给大家介绍,第一期介绍荐福寺小雁塔的前世今生,第二期介绍西安博物院的参观攻略,第三期介绍西安博物院的十大镇馆之宝,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先收藏一波✔️👉🏻✔️👉🏻✔️👉🏻
    荐福寺小雁塔的前世今生
    小雁塔建于唐景龙年间,初名“荐福寺塔”,因规模小于大慈恩寺的大雁塔而得名
    为安置高僧义净从印度取回的400余部佛经而建。义净与玄奘齐名,取海路赴印度求学25年,归国后在此译经56部,贡献卓著
    🌿 🌿 🌿
    小雁塔屹立千年,曾经受过几十次地震,塔身裂而不倒,这里最著名的是它的“三离三合”
    ✔️👉🏻
    第一次离合被明朝京官王鹤记载在小雁塔门楣刻石上:“明成化末,长安地震,塔自顶至足中裂尺许,明彻若窗牖,行人往往见之。正德末,地再震,塔一夕如故,若有神比合之者。”说的是明成化二十三年陕西临潼发生了6级大地震,小雁塔塔顶震毁,垂直纵裂,分成两半,缝隙有尺余宽。然而,就在时隔34年明正德十六年又一次大地震中,裂缝竟一夜之间弥合,塔身又恢复原状
    👍
    第二次是明嘉靖三十四年,陕西华县8级大地震,裂度为11度,地面的建筑遭到毁灭性破坏,但原有裂缝的小雁塔却巍然屹立,只是塔身的裂缝又开了。到嘉靖四十二年复震,“塔合无痕”
    ✔️👉🏻
    第三次是清康熙三十年,“塔又裂”,康熙六十年又一次“复合”
    🏠🏠🏠
    原理解释:
    ①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经钻探查明,离小雁塔四周地面三十米就开始出现夯土,每进一米就厚一尺,整个地基呈半圆球体,塔就建在这个半圆球上,地震时因塔受震的应力均匀分散,与不倒翁一样,所以屡震不倒
    👍🏻
    ②塔身底大顶小,有高出三米的台基,并以青石垒底基数层,再以条砖砌出塔之身基,有这样一个坚固的底座,曲线柔顺,下重上轻,重心偏下的塔身,在地震时重心始终没有超出底座宽度,地震时裂缝两边可以产生向心力,使裂缝重新弥合

    ③塔身质量过硬,砌筑时砖与浆的粘合力强,塔体建筑强度大,整体性好,绝非“豆腐渣”工程。在地震的作用下,做到了从未松散,只裂不酥,只裂不倒,虽经反复离合,但一直傲然挺立

    1964年文保部门对小雁塔进行修缮,塔顶保持不变,从里到外都是唐代原状,用暗藏钢箍加固塔身,从而结束了反复离合的历史
返回顶部
下载App APP二维码
提交反馈

用微信扫描此二维码即可联系16番

在微信中搜索“baume002”也可找到我们

微信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