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景德镇的此刻

  • Minn_3706 2021-08-04 00:54
    景德镇旅行人气超火爆当地多年老店图味美不排队攻略!🌈来景德镇旅行,自然也要寻觅当地人气美食,驱车到达后直接奔向“回家吃饭”,因为之前看《舌尖上的中国》纪录片中有拍摄过都昌豆冲炖鱼头这道菜品,只是万万没想到过了饭点居然还在排队,而且都已经不放号了。

    💯正好搜索到附近这家,也是当地本地餐饮品牌,开了十多年,以小黄鱼为主打菜的连锁店,没想到下午14点还能拿号,激动!

    🍃餐厅内真是人声鼎沸,装修比较中式古朴典雅,青花瓷纹桌面,有着慈城的特色。菜品选择还是颇多,不过招牌的三爪煲就估清了。

    ✨小黄鱼✨
    店家招牌菜品,用红色搪瓷碗盛装,满满的辣椒、洋葱末等浇淋在小黄鱼上,小黄鱼属于先炸好后再炒制,有些炸的太干了,选得微微辣,但似乎不辣,小黄鱼也不够太入味,可能期望过高了。

    ✨糖醋排骨✨
    它家经久不衰的人气菜品,看色面乌漆嘛黑的,其实是用古法红糖制作而成,酱汁包裹浓郁,入口不是很甜,会带点梅子的酸度,肉质紧致,带着骨头啃起来贼过瘾。

    ✨青椒焖家鱼✨
    满满的青椒,家鱼属于切得比较碎的,吃起来真得鲜辣,绝对的江西菜特色,
    感觉这里每道都是超级下饭也

    ✨黄豆茄子✨
    江西特色菜品吧,猎奇的组合,黄豆炖煮软糯,软糯中又充溢着豆香,相比茄子更爱豆子。

    ✨瑶里碱水粑✨
    江西景德镇的经典地方小吃,用米和碱为原料,烹饪前将其切成薄片,配鸡蛋、青菜等进行炒制,油润之下又有蔬菜的清新,碱水粑也软糯可口,说是小吃,但更像主食。

    💁服务:
    虽然生意火爆,但服务丝毫没有怠慢,会告知饮料可以无限续杯,会询问口味是否满意等等。

    小小:
    如果不排队日常吃吃还阔以,或许你可以像我一样,错峰到下午去,基本很快就能入座啦。

    👉店名:图味美小黄鱼·爱厨房
    📍地址:浙江路银信商住楼D栋1-2号店面逸庭酒店旁
  • Wzt_6959 2021-07-29 23:59
    2021.7
    距离上次来景德镇,已经十年有余,近几年从各个渠道了解到景德镇的变化和发展,我心里早已期待不已,盼望着与景德镇再度重相逢。
    陶溪川和三宝陶艺村是我们此行的两个主要目标,说来也巧,我们误打误撞地赶上了陶溪川的周末集市。
    景德镇的整体市容可能配不上“世界瓷都”这个头衔,但是自从有了陶溪川就不同了,陶溪川称得上景德镇的门面担当,这里的灯火最亮,人气最旺,气氛最佳。
    粗略浏览了一遍,留下以下印象——
    这种由老厂房改成的文艺聚集地,并非全国独一,但以陶瓷文化为主的,却是全国无二。
    第一眼的新鲜感,很大程度上来自陶溪川外围的反差,单从交通这一点就可以说是混乱,所以陶溪川就成了那颗黑暗中最耀眼的星。
    整个广场上,卖家比买家多,摊主有学生党,也有社会人,其中不乏艺术工作者。摆放的商品中,有一小部分原创作品,大部分应该是淘宝货色,价格从几元到几百元不等。
    晚上的陶溪川比白天加分不少,暖色灯光下的建筑释放出异样的热情,仿佛是一个巨大的窑炉,燃烧着千年不熄的窑火,化解了每一位慕名而来的人,关于陶瓷的一个情结。
    看到广场旁边有竖起的塔吊,说明陶溪川还不满足于现状,还在不断扩张,但愿能撬动景德镇市,乃至整个华夏,在“传承之路”上越走越好,越走越远!
  • 猪猪爱吃吃 2021-07-25 15:22
    民间老字号~地道百年瓷都味~小黄鱼🎀百年瓷都景德镇网红连锁江西菜餐厅,小黄鱼~
    🌟民间老字号,地道瓷都味~

    🌟外来吃货跟着不怕觅不到好吃的!招牌同名小黄鱼,不想试试吗?
    🌟价格十分亲民,量也十分之大!又点多了…分店有点多,优惠买单时要看清哪家店哟…

    ————🌟🌟🌟 菜品 🌟🌟🌟————

    「小黄鱼」39元一份,小黄鱼炸得酥到骨头里,一丢丢辣,完全可以接受!肉质细嫩,麻辣鲜香,十分入味~

    「三爪煲」52元一份,满满的一锅胶原蛋白!一吮就脱骨的鸡爪,糯叽叽的鸭掌还有软烂的猪脚,辣中带一丝丝甜,特别喜欢!

    「铁锅香煎豆腐」32元一份,豆腐内里嫩嫩的,铁锅上翻滚的酱汁浓稠入味!

    「手剥田螺肉」39元一份,新鲜的田螺肉真是好大的量,手剥也辛苦的,一丢丢辣,很下饭的一道菜!

    「老字号手工酱鸭」46元一份,味道很不错,色泽浓油赤酱的,酱香十足!色泽红润,诱人!入口肉质鲜嫩!味浓厚!

    「山泉水蒸蛋」29元一份,炖蛋很嫩!蛋香浓郁!

    「黄豆茄子」29元一份,黄豆和茄子🍆都烧得特别酥烂了,牙口不好的特别喜欢,咸淡适中!

    「糖油葛粉圆」29元一份,很大一份,吃不完!糖油甜蜜蜜,葛粉圆十分软糯!以为有内餡,其实是实心哒~所以吃不了几个~

    「雪梨百合肉片汤」39元一份,吃多了辣,来点雪梨🍐和百合清火很合适,飘着几颗红枣很有营养,汤头自带鲜甜!剁碎的肉糜制成的大块肉饼很香!

    「小吃饮料」2元一位!酸梅汤无限量畅饮!酸甜可口,解辣解腻!

    ————🌟🌟🌟 服务 🌟🌟🌟————

    √店员招呼入桌服务还不错!
    ❌点菜的姑娘不能告知菜量大,点单适可而止!还是上菜的服务员发现点多了,桌面都放不下菜了,才帮我们把能退的菜退了!
    √结账买单挺nice~

    ————🌟🌟🌟 环境 🌟🌟🌟————

    挺有当地农家特色,红红火火很是喜庆!
    餐桌间距宽敞,干净整洁!

    📍ADD:景德镇广场南路238号九江银行旁(近金鼎)
  • 晓冬傻乎乎 2021-07-24 19:57
    《背包老客之江西游记(3)》

    20210504—0509
    古窑民俗博览区

    贝妈一早就开车带我们去吃米粉。江西人特别喜欢吃米粉,云南人广东人贵州人也很喜欢吃米粉,但是他们的米粉和江西的米线是有一定的区别,江西米线稍硬很有嚼劲。车开了一段比较长的路才到了这个店,估计这家店挺有名的。我查了一下,这家店在附近市区开了不少分店,叫凤求凰粉铺。粉铺门口有一付门联吸引了我:
    米美每每迷恋
    粉荤份份芳香
    上下联首字正好组成米粉一词,也算是嵌字联。后面三字各自基本同音,属叠音对,所以此门联对仗还是工对,我挺喜欢。

    我不知道米粉铺为什么取名为凤求凰,我知道该词的出处是元朝戏剧作家王实甫写的《西厢记》里面的一首诗:
    有一美女兮,见之不忘。
    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
    ……
    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凰。
    ……
    在古代,凤为雄,凰为雌,所以就有了凤求凰的说法。是不是江西人久离故乡,把自己比作凤,把米粉比作凰,朝思暮想能吃上一碗美味可心的米粉,所以凤求凰米铺就成了店的名称。这肯定是我个人的臆想,有点胡说八道,有知道的高手请指点。米粉端上来了,上面的浇头是红烧肉片,鸡毛菜,花生碎。另外还点四小碟佐料,分别是肺头,大肠,酱萝卜和一种酱。味道很不错,喜欢吃面条的上海人也挺喜欢吃米粉。

    吃完米粉,我们赶回宾馆收拾行李装车退房,我们准备去参观瓷器景区,然后开车到庐山,今晚在庐山住宿。

    景德镇称为中国的“瓷都”是毫无悬念的,然而做瓷器的地方很多,中国古代四大古窑是:河北的磁州窑,浙江的龙泉窑,江西的景德镇窑和福建的德化窑。由此产生的中国古代五大名瓷分别是钧、汝、定、哥、官。除定窑是民窑以外,其他都是官窑。自元朝以后,我国最大的瓷器厂就在现在江西景德镇,所以就称为“瓷都”。

    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展示着:古代制瓷作坊、世界上最古老制瓷生产作业线、清代镇窑、明代葫芦窑、元代馒头窑、宋代龙窑、明清御窑、清代狮子窑……还有唐英纪念馆,唐英历经康雍亁三朝,在景德镇御厂任督陶官吏,他为中国的陶瓷制造贡献了无人可以替代的功劳。我很想去参观,因为时间紧张,我也只能作罢了。

    我对龙窑特别感兴趣。龙窑窑头建在山脚下,窑身沿着山坡倾斜向上建筑,好象一条龙的样子,长约几十米。 在窑头用柴火点燃燃烧产生热量,热量随着倾斜向上的窖身慢慢充盈着整个龙窑,直到窑尾冒出青烟。这是古代人民的智慧。这是最低能耗的烧窑方法。不足之处是窑头窑尾的温度是不一样的,自然烧出来的瓷器,也是有差异的。过去古代的老窑工对于烧窑技术的高超水平,你简直无法想象。要烧好的瓷器,温度一般控制在在1100多度,现在可以安装很多测温点,在外面看着温度计就能知道里面的温度。过去是没有这种技术的,都是老窑工凭着目光,从瞭望孔里看火焰的颜色判断温度,误差只有两三度之间。你要知道烧瓷器的温度对瓷器质量起着重大的作用,在1100多度的温度下,你的误差只有两三度,你可以想象一个老窑工通过看火焰的颜色判断温度,这是什么技能?真是让我们现代人感到惊叹而不可思议。

    在一片空地上,雨棚下面是工艺师一丝不苟地在瓷器上手工作画。我看到一位女工艺师的笔筒图案已经快画好了。红日彩霞,黛山青松,白帆片片,大雁阵阵,文人草庐读书,簔翁渔舟捕鱼。我想象这个景色是存放灵魂的地方,所以毫不犹豫的定下了这笔简。工艺师告诉我,画好以后烧制好,过几天就会寄到我家中。现在,我已收到这个笔筒,我用手机开灯放在这个笔筒里面,灯光会通过笔筒展现出我喜欢的画面,令我遐想联篇。我十分喜欢。作者落款是袁宁霞,我想假如画的不好,她也不会随意落上自己的名字,现在我把这个笔筒拍了几张照片放在后面,请大家和我一起分享。
  • 返回顶部
    下载App APP二维码
    提交反馈

    用微信扫描此二维码即可联系16番

    在微信中搜索“baume002”也可找到我们

    微信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