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长治的此刻

  • 柯西莫Cosimo 2023-04-30 11:06
    长治沿浊漳河古建之旅【长治古建之旅】全国重点文物保护5058处,其中山西就有531处,几乎是陕西和河南的总和。山西文物又以长治为多,73处,仅次于运城。4座五代建筑3座在长治。五一避人群,沿浊漳河来一场古建之旅吧!
    【长治古建之旅】【第1站,王曲天台庵】乍看平平无奇,再看有种古朴简约的没,尤其歇山顶的飞檐,太好看了。文革时委员会专门立了牌子呼吁保护,得以留存。一直被认为是唐代建筑,到14年大梁上发现年号才确定是五代后唐时期。
    【长治古建之旅】【第2站,辛安原起寺】唐代的殿,宋代的塔,明清的亭。深山古寺,很是幽静,登高俯视下面的村落,听到一声响彻山谷的牛鸣……
    【长治古建之旅】【第3站,实会大云院】浊漳河在这里拐了个大弯,大云院便在大弯正对的山巅上。院后面山峰起伏罗列,院下河流弯曲环绕。想象千年前僧人在这里居住的情境,配着那幅“人生真谛何处寻,自性三宝即尔心”,瞬间心静。
    【长治古建之旅】【第4站,车当佛头寺】宋代建筑,构造和壁画不如之前几个,但胜在保存完整,和周围山色和搭。管理员说,他接待的多是北上广外省人,很少有长治本地的,叹息长治人守着国保而不知,还很热情地给我们拍了全家福。
    【长治古建之旅】【第5站,阳高淳化寺】孤零零的一座殿,周边被改造成了活动广场,老人在门阶上休息,儿童在大殿边玩闹,让古建多了丝生活气息,颇有种人和古建和谐之美……
    【长治古建之旅】【第6站,侯壁回龙寺、夏禹神祠】都没开门,也没联系方式,只能外面远观加门缝里偷看。不过太行水乡走一段一个瀑布,加多人大秋千很好看很好玩,也算没有白来。
    【长治古建之旅】【第7站,龙门寺】上山的路很美,就是一溜台阶累坏抱娃老父亲。寺内各个朝代建筑各有韵味,壁画也极好,就是损坏严重。
    这条线太适合自驾了,沿浊漳河谷一路开过去,两边是高山,旁边是大河,行走在山水之间,随走随停,一路风景加古建……震撼于长治还有这么多我不了解的美……更舒服的几乎没啥人,可以静静坐在瀑布边、寺庙里、小河畔、石阶上,听水声,听风声,听鸟声……
    • 18
  • 山西探晋文化咨询 2023-08-24 19:54
    国保档案九龙戏珠——大云院|附攻略

    大云院,原名仙岩院,坐落于平顺县北耽车乡实会村北的双峰山下,寺院坐北朝南,二进院落,中轴线自南依次为天王殿(山门)、大佛殿、三佛殿,前院东西配殿分别为观音和地藏殿,后院东西厢房已毁。

    大云院背依重峦叠嶂的龙耳山,前临川流不息的浊漳河,山环水绕,僻静幽深,龙耳山又名双峰山,山体东西向延伸;从山体南北向伸出九条山脊环抱状延伸向一个巨大孤立的山丘,被历代文人墨客会意为“九龙戏珠”。

    “九龙戏珠”对大云院的长久保存起到巨大的保护作用:巨大的山体,起到了自然避雷的作用;山前的“珠”在康熙年间发洪水时,起到分流洪水的作用,大云院弥陀殿(大佛殿)正好处于洪峰阴影部分,受到的冲击力最小,才得以使弥陀殿能够完整的保留至今。

    大佛殿(即弥陀殿)因供奉阿弥陀佛而得名,是我国现存木结构建筑中最早的实例,也是我国仅存的五处五代时期木结构建筑之一。

    殿内东壁和扇面墙两面残存有壁画46平方米,整组壁画在绘制技法上承袭了晚唐时期“焦墨薄彩”的风格,虽略有残损,但标题人物形象尚清晰可辩。这也是迄今所知的我国古代寺观殿堂中唯一保存的五代壁画,是十分珍贵的遗作。

    七宝塔建于五代后周显德元年,塔身两层,塔檐仿木结构雕有瓦垄、椽飞。二层塔身由云形塔座承托,平面方形,上承两层仰莲、覆钵、相轮组成的塔刹。该塔设计精巧,比例适当,雕造精美,且有确切记年,为我国五代石塔中的精品。

    《刺赐大云禅院铭记》碑,青石质,螭首,龟趺。通高四米,其中碑额高一米,身高2.30米,宽1.30米,厚0.40米,刊刻于宋天禧四年(1020)。为大云院现存体量最大,记载内容最多的碑刻,为研究大云院的历史沿革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游玩攻略————————

    📍地址:平顺县城西北23公里实会村北龙耳山中
    ⏰开放时间:具体营业状态以当天开放情况为准
    🎫票价:20元

    ⚠️必看Tips:没有固定开放时间,大门上留有管理员的电话,可拨打电话叫管理员开门。
    • 17
  • 青痕_978 2023-07-19 17:17
    山西︱长治·平顺大云院①五代建筑的活化石大云院,亦称大云寺,位于山西平顺西北龙耳山中。

    该寺创建于五代后晋天福三年(938年),初名仙岩院。天福五年建大佛殿,后周显德元年(954年)建寺外七宝塔,至北宋建隆元年(960年)已有殿堂一百余间。现存建筑有山门(天王殿)、大佛殿、三佛殿及前院东西厢房。除大佛殿、七宝塔为五代(907~960年)建外,其余大多为清代建筑。大佛殿的普拍枋,是中国木构古建中使用最早的实例,是中国木构建筑由唐朝模数制向宋代营造法式演变的活化石。

    先来重点讲讲大云院现存的主体构造大佛殿(本名弥陀殿):单檐歇山顶,满覆琉璃圆柱方额,斗拱五铺作,飞檐起翘,面阔3间,进深6椽,投影平面近方形,屋坡平缓,形制古朴,极具唐代风格。

    大佛殿是中国现存的九座五代木结构建筑之一。除了梁架,大佛殿里的许多构件更是淋漓尽致地显现着五代木构建筑的鲜明符号。大云院大佛殿创建于五代后晋天福三年(938年),在建筑上它新增加了一个构件,就是普拍枋这个构件。这是中国现存建筑中使用普拍枋的最早实例。陕西的玄奘塔首次出现了仿木结构的普拍枋构件,但在山西现存的几座唐代木构建筑中还没有普拍枋的使用,同为五代建筑的镇国寺万佛殿也没有使用,直到辽代这种构件才得到了推广和普及。

    另外,兼具承重和装饰双重作用的驼峰,再大佛殿内就有多达八种规格和形状,这在其他木构古建中是罕见的。这充分说明,早在五代,驼峰的使用就已经得到了普及。

    殿顶明清补葺过,已非原貌,但少量瓦件可看出非宋元以后之物。
    • 18
  • 返回顶部
    下载App APP二维码
    提交反馈

    用微信扫描此二维码即可联系16番

    在微信中搜索“baume002”也可找到我们

    微信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