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忻州的此刻

  • 我在山西守国保 2024-06-24 09:59
    代县·边靖楼|万里长城第一楼📕边靖楼:
    亦名谯楼,俗名鼓楼,矗立于代县城中央,坐北朝南,取边安民之意。是古代守望敌人、击鼓联络、指挥作战的军事设施。代县边靖楼比山海关边靖楼高15米,比嘉峪关城楼高 17 米,是山西楼阁式建筑中体量最大的一座,也是中国现存最大的一座木质鼓楼,被古建专家罗哲文先生誉为"万里长城第一楼"。
    据清《代州志》载:边靖楼于明洪武七年(1374年)由吉安侯陆亨建。成化七年(1471年)被焚,成化十二年(1476 年)重建。清康熙、雍正、嘉庆、道光年间均有维修,现存结构仍为明代遗构。楼为砖木结构,斗拱规整、梁架精巧、 结构合理、建造宏伟。由砖券洞台基和三层四檐歇山顶楼身组成,基底平面东西 长43.3米,南北宽33.3米,台高13.3米,楼身高26.7米,总高40米,面阔7间, 进深5间,四周围廊。二层设勾栏,三层于勾栏之下设平座,高悬"声闻四达"、"威震三关"巨匾两块,均长8米宽3米,为亚洲第一木质巨匾。此外楼南一层和山 门上分别悬挂"晋北形胜"、"共登青云"牌匾。
    我国北方有"代州鼓楼、应县塔、正定府的大菩萨"之说。登楼者,北望雁门, 南望滹沱,全县山川景物尽收眼底。1947 年秋叶剑英元帅登楼题诗:"威镇三 关壮代州,声闻四达雁门楼;欲穷千里登临眺,紫塞滤沱固卧牛"。
    2001年6月,国务院公布边靖楼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门票:和代州文庙联票40元。
    📕攻略:参观时长大约30分钟,代县有四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还可以参观代县文庙,阿育王塔,长城雁门关段。
    • 11
  • 漫游宇宙的星星 2024-04-04 20:37
    忻州古城关帝庙位于忻府区城内南街关帝庙巷4号,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庙宇。它始建于唐初贞观年间,并经历了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和大清雍正三年(1725年)的重修和改建,1999年再次进行了重修。这座庙宇现存为明清建筑,体现了明清以来的三教合流在民间的多种形式融合。

    关帝庙的建筑风格庄重典雅,整体格局为中轴线从南往北依次有戏台、山门、过殿、关帝正殿和后殿,两侧有东西配殿、钟鼓楼。庙门之上,关帝庙和护国寺两块牌匾并列,显示了这座武庙已经演变成了佛寺。戏台平面呈“凸”字形,上有清代“演真楼”的牌匾,是明清建筑风格的典型代表。每年在关羽的生辰和庙会时,这里都会举行盛大的祭典活动,上演戏剧。

    关帝庙的主殿巍然屹立,面阔三间,进深两间,殿顶为单檐九脊歇山顶,上覆琉璃瓦,光彩熠熠。主殿内部结构特别,后端置内柱两根,柱间各置雕刻精细的木质神龛一个,结构均为重檐。整座建筑古朴典雅,主次分明,高低错落,完整恢宏,是传承“忠、义、仁、勇”的关公精神和创建和谐文化的胜地。

    除了其建筑特色外,忻州古城关帝庙还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关羽作为历史上备受推崇的将军,他的忠诚、正直和勇敢一直被人们所传颂,成为了人们心目中的英雄偶像。因此,关帝庙不仅是一座建筑艺术的瑰宝,更是一座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圣地。

    总的来说,忻州古城关帝庙是一座集历史、文化、艺术于一体的宝贵遗产,它见证了忻州地区乃至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对于历史爱好者、文化研究者以及广大游客来说,这里都是一个值得探访和品味的地方。
  • 宣武该溜子 2024-07-02 17:15
    山西看古迹·代县·边靖楼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边靖楼、文庙联票45元,停车5元。
    边靖楼目前只开放一层参观,二、三层封闭。

    代县的标志性建筑,意为靖边安民,是古代守望敌人、击鼓联络、指挥作战的军事设施,俗称鼓楼,又名谯楼。边靖楼位于代州古城十字街心,居整个古代州城的最高点,是历史上长城险隘雁门关的重要依托和支撑点。
    边靖楼始建于明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明成化七年(公元1471年)被焚,成化十二年(公元1476年)重建,清康熙、雍正、嘉庆、道光年间均有修葺,历经数百年风雨侵蚀和多次地震冲击,至今完好无损。
    边靖楼由砖券洞台基和三层四檐歇山顶楼身组成,二层设勾栏,三层于勾栏之下设平座,高悬巨匾两块,“声闻四达”与“威镇三关”,专家认定同为亚洲第一巨匾。整座建筑为砖木结构,外观雄伟、大方、古朴,楼基高耸、楼身壮丽,梁架精巧、斗拱规整,为山西楼阁式建筑中的巨构。边靖楼一共三层,第一层为屯兵处,第二层为官办处,第三层为瞭望处,可北望雁门关,南俯滹沱河。
    边靖楼是我国现存最大的一座木质鼓楼,也是万里长城沿线最高大的楼式建筑,被长城专家考定为长城第一楼,挂有“雁门第一楼”“万里长城第一楼”“晋北形胜”“共登青云”牌匾,与应县木塔齐名,民间有“代州鼓楼应州塔,正定府的大菩萨”之称。

    我们乖乖地将车停到了边靖楼前的收费停车场中,来到售票处购票。一旁的年轻小姑娘走了过来,向我们介绍:“县城里只有两处(景点)需要买票,如果购买‘边靖楼加文庙’联票可以便宜5元……”文庙是肯定要去的,听小姑娘的买了联票。
  • 只吃肉_9712 2024-05-08 22:45
    代县边靖楼 | 我在网上搜集古建你可能没听说过代县,但一定知道万里长城第一关——雁门关。其实距雁门关15 km的代州古城内,还有一座“万里长城第一楼”。

    📝“阴山北去三千里,紫塞南来第一州”。代县位于山西省东北部,北踞北岳恒山余脉,南跨佛教圣地五台山麓,地锁晋北咽喉,雄屏中原腹地,历来为三晋门户、战略要冲,也是历史上著名的商埠重镇和文化名城,史称“屏藩畿甸”、“北门锁钥”。

    🔹 边靖楼又称“谯楼”,是古代瞭望敌情、发布警讯、指挥作战的军事设施。过去站在楼上,可以清楚看到由北向南分布的烽火台,接收雁门关传递的各种信号;又可与昔日代州城内东西南北四座城楼和四个角楼遥相呼应,从而最终发布统一的指挥号令,构成一套完整的防御体系。

    🔸边靖楼初建于明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

    洪武年间,朱元璋定都南京,退居北漠的元统治者时常为光复中原进攻雁门关,战争频发。

    洪武七年,声名显赫的开国将军吉安侯陆仲亨,因为回京时擅乘驿车,触犯官制,被贬往代县拘捕盗贼。居代县期间,他便主持建造了边靖楼,同时还移筑了元代已被损毁的雁门关关城。

    不过,当时初建的边靖楼楼高仅10米,规模较小,与今日边靖楼高40米、三层四檐的体量自然是不能比。

    明成化七年,边靖楼被焚,又于成化十二年重建,增扩了台基,才形成现今的规模体量。

    🔹 边靖楼最出名的是楼上的几块巨匾(p2)。

    北边一块长10米、高3米的巨匾,上书“威震三关”,是清雍正十一年知州杨弘志所立。其中“三关”指雁门关、宁武关、偏头关,也就是山西内长城的三关,是塞外游牧民族入侵华夏的重要通道。

    南边则有两块匾额,一为“声闻四达”,与“威震三关”一般大小,是清雍正十一年雁平兵备道汤豫诚所立。另一块是“雁门第一楼”,为道光二十七年知州陈鼎雯所立。

    两块巨匾是我国现存最大的古代楼匾,只有这巨匾的气势,才配得上这万里长城第一楼、第一关。

    🔸如今,古城东南西北四条大街汇聚于脚下,车水马龙。一群大爷坐在牌坊下,正围在一起下棋,岁月静好。金戈铁马声已远,只有燕群执着地盘旋着,早已没有600年间战火留下的痕迹。

    📍边靖楼 国保·第五批 | 山西省忻州市代县
  • 返回顶部
    下载App APP二维码
    提交反馈

    用微信扫描此二维码即可联系16番

    在微信中搜索“baume002”也可找到我们

    微信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