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 爱延安爱旅行 05-08 08:57
    直抵心灵深处的力量|舞台剧《延安保育院》真实的故事永远充满生命力与感染力!大型红色历史舞台剧《延安保育院》通过大量鲜为人知的历史事实、众多催人泪下的真实细节,生动再现了革命先辈为抚育“希望火种”而付出流血牺牲的感人故事。

    🔴1、马背摇篮
    ⭐炮火中辗转三千里无一伤亡这场“娃娃长征”旷古未有
    📭✉️1946年冬,面对来势汹汹的国民党军队,延安保育院要尽快撤离!转移前,保育院全体人员立下“大人在,孩子要在,大人不在,孩子也要在”的铮铮誓言。将孩子们的木床捆在了马背上,组成一条长长的骡马队伍。1946年冬天从延安出发,“马背摇篮”渡黄河、过绵山、翻太行,在这场举世罕见的大转移中,辗转了三千里,无一伤亡。

    🔴2、想听一声“爸爸”
    ⭐一声迟到的“爸爸”
    📭✉️父女永远的遗憾急促的电话铃声响起,时空被定格在某作战部指挥中心所,四周不时地响起轰鸣的炮火声。一位军人父亲临终前的唯一愿望是想听女儿红霞叫自己一声“爸爸”。可从未见过父亲的红霞怎么也喊不出“爸爸”。“叫啊,快叫啊!”在院长着急的催促下,红霞怯生生的喊出了“爸爸”,可父亲却……剧中的这段故事改编自左权与女儿左太北的真实故事。1942年5月,日军对太行抗日根据地发动大“扫荡”,时任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指挥部队掩护机关突围,不幸牺牲,年仅37岁。分离时不足三月,牺牲时仅仅两岁。一声“爸爸”成为两人共同的遗憾。

    🔴3、“又学习,又玩耍”
    ⭐寄托主席殷切期望,跨越时代的教育理念
    📭✉️1941年的元旦,金德崇跟随父亲去给中央首长拜年。期间,金德崇拿着一个烫金红布面笔记本问,“主席伯伯,您能不能给我题个字啊。”主席笑着问他,你喜欢什么?金德崇说,我喜欢玩儿。主席又问,你还喜欢什么?金德崇说,我还喜欢看书。金德崇的天真和机灵逗得主席笑了起来。主席就说,好,那咱们就写个 “又学习,又玩耍”。他顺应孩子的天性,因势利导,勉励孩子“学玩兼顾”,“又学习 又玩耍”,可谓匠心独运,充满唯物辩证法,其中道理十分深刻。

    🔴4、丢,丢,丢手绢…
    ⭐轻松、欢快的儿歌治愈了一代人的童年
    📭✉️鲍侃是保育院的文化教员,也是儿歌《丢手绢》的词作者。丢手绢是那时孩子们常玩的游戏,一般阿姨带着孩子们拍手。能歌善舞的鲍侃就编了几句简明、童真的歌词,伴着节奏唱出来。孩子们的歌声偶然被作曲家关鹤岩听到,甚觉有趣,给《丢手绢》谱了曲,旋律变得更加朗朗上口。从此《丢手绢》成了童年记忆。
返回顶部
下载App APP二维码
提交反馈

用微信扫描此二维码即可联系16番

在微信中搜索“baume002”也可找到我们

微信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