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 感谢你能来了解 06-27 21:08
    武汉历史建筑总盘点:近代部分-No.0369️⃣9️⃣巴公房子(商业)
    曾属俄租界,位于洞庭街73号,其主人是俄国沙皇尼古拉一世的亲戚,“大巴公”J·K·巴诺夫和“小巴公”齐诺·巴诺夫,兄弟二人共同建造这两座紧挨在一起的房子。
    大巴公1869年来到汉口,1874年开办了阜昌洋行;小巴公以工程技师的身份任职于汉口阜昌茶厂。
    1901年前后巴氏兄弟在汉口俄租界买了一大块地皮,由景明洋行设计,永茂昌、广大昌营造厂营造,于1910年建成。这座公寓大楼分两期修建,先期完成靠兰陵路的建筑,因其建筑面积较大,被称为“大巴公”,后期完成靠黎黄陂路的建筑,被称为“小巴公”。大小巴公合二为一,是当年汉口俄租界的标志性建筑。
    (1910年前后,巴诺夫还曾在河南鸡公山的澡堂洼上端,报晓峰、颐庐公路的交叉路口建有主体为石结构,波浪式镔铁瓦屋面,东、西各有门的别墅。今编号为豫24号。)

    1912年,巴诺夫将投资15万两白银修建的这幢公寓大楼以18万两白银价格出售给广东银行。
    1919年,阜昌砖茶厂停闭。1921年,巴诺夫离开汉口回到俄国,至此,他在汉口经营茶叶贸易已经长达52年。

    1925年3月2日,汉口地方当局第二特别区收回巴公房子。武汉解放后,即被收归国有,1950年作为居民楼,容纳138户家庭,形成“团结户”共用厨房和卫生间的居住模式。武汉市曾投资对巴公房子进行过一次较大的修葺。

    总建筑面积4937平方米,房间共计220间套,红转砌成,砖木结构,地下一层地上三层。整体在平面上呈锐角三角形,中部为三角形天井,相当于一个内院。其尖阁三楼是一僧侣帽形的厅室,被人们俗称之为“俄国缠头尖”。平面单元式布局,各单元分别设置出入口,所临的四条马路每条临街都有两至三个出入口,共有9个出入口。单元分户明确。
    整个大楼外观立面严谨对称,尺度宏伟,内廊大理石,外廊铺间花、马赛克地坪,铺拼木地板、木裙墙,壁炉采暖,内部装修古朴典雅,廊檐、露台、曲栏、拱券和立柱各显精致。
    巴公房子是武汉较早出现的多层公寓,对我国近代建筑有较深远的影响,为当时汉口最大的公寓楼。

    2016年,腾退住户开始修葺翻新。2023年5月,巴公房子外立面全新亮相,2024年12月5日,巴公邸酒店开业迎客。沉稳的清水红砖、灵动的圆形穹顶、雕花门廊上灰白砖石点缀其中,成为全国游客来武汉的热门打卡地。

    巴公房子保护修缮和再利用项目,获得2023年度湖北省优秀工程勘察设计传统建筑设计一等奖,和2023年柏林设计奖建筑类别银奖。
返回顶部
下载App APP二维码
提交反馈

用微信扫描此二维码即可联系16番

在微信中搜索“baume002”也可找到我们

微信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