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 三福正堂 08-01 07:42
    【王府井教堂-东堂】在北京市东城区繁华的王府井大街 74 号,坐落着一座承载着厚重历史与宗教文化的建筑——王府井天主堂,它全称天主教圣若瑟堂,人们更习惯称它为东堂,或者八面槽教堂。这座历经沧桑的教堂,宛如一位慈祥的老者,静静诉说着往昔的故事,吸引着无数人的目光。
    东堂最初的创建要追溯到清顺治十二年(1655 年),由意大利籍传教士利类思和葡萄牙籍传教士安文思在肃亲王赐予的宅院基础上精心打造而成,那时它被称作“救世主堂”。那是一段充满开拓与希望的岁月,两位传教士怀揣着对信仰的热忱,将西方的建筑理念与东方的文化元素相融合,开启了这座教堂的传奇之旅。
    时光流转,康熙五十九年(1720 年),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给教堂带来了巨大的损毁。然而,信仰的力量从未被撼动,次年,人们又齐心协力在原址上进行了重建。这座教堂仿佛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即便历经磨难,依然屹立不倒。
    可惜的是,嘉庆十二年(1807 年),一场无情的火灾降临,教堂大部分建筑被摧毁,仅剩下主体结构在废墟中孤独地坚守。但这并没有阻挡人们对它的修复与重建的决心。光绪十年(1884 年),重建工作再次展开,到了光绪三十年(1904 年),更是用庚子赔款进行了大规模的重建,最终形成了我们如今所看到的建筑格局。重建后的东堂,呈现出哥特式与罗马式交融的独特风格,成为耶稣会士在北京城区继南堂之后兴建的第二所教堂,同时也是北京四大天主教堂之一。
    这座教堂见证了时代的变迁,也经历了诸多历史的波澜。在 1966 年那个特殊的时期,它被迫关闭,一度沉寂在岁月的长河中。但信仰的光芒始终未曾熄灭,1980 年,东堂迎来了恢复开放的时刻,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2000 年,整修后的东堂不仅扩建了广场,还以全新的面貌再次向公众开放,吸引着来自四面八方的人们前来感受它的神圣与庄严。
    东堂占地面积约 1.18 公顷,主体建筑坐东朝西,平面呈长方形,立面外观三层,局部四层,砖石结构,灰砖清水墙体,青石基础。当你走近它,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独特的建筑风格,庄重而典雅。堂顶立着 3 座十字架,在阳光的照耀下闪耀着神圣的光芒,仿佛在向世人宣告着它的使命与信仰。
    1990 年 2 月 23 日,东堂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北京市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这是对它历史价值的高度认可。2013 年 3 月 5 日,它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了全中国人民共同珍视的文化瑰宝。
返回顶部
下载App APP二维码
提交反馈

用微信扫描此二维码即可联系16番

在微信中搜索“baume002”也可找到我们

微信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