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 夕沫_8916 2024-12-24 10:56
    昆明十三坡|当先生坡变成网红坡翠湖地处五华山、圆通山环伺的一处洼地之中,据说有十三条坡从各个方向通往翠湖。先生坡是其中的一条。

    先生坡起于翠湖北岸,连通文林街,短短百余米长。旧时各地的秀才们每三年会到位于今天云南大学东陆校区内的贡院参加乡试。老昆明百姓把秀才称作“先生”,而“先生”赶考集中暂住的这条小坡,就被称为“先生坡”。

    抗战期间,国立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私立南开大学三所国内顶尖大学组成联合大学迁往昆明,成立“西南联大”。一大批中国近代史里闻名遐迩的“先生”齐聚昆明,这些大师的光芒,曾照亮了硝烟笼罩中的云南。

    西南联大在昆明的八年中,由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北京大学校长蒋梦麟,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组成的联大校委会实行委员会主席轮任制,清华校长梅贻琦为首届轮值主席。而蒋梦麟、张伯苓两位先生并无意与其争锋,都到重庆任职,将决策权交给了梅贻琦先生,实际上西南联大的八年里,一直是由梅贻琦先生担任教务委员。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那期间,闻一多、李公朴、钱钟书、巴金、沈从文、汪曾祺…都曾在先生坡附近暂住。汪曾祺在其《我在西南联大》一书中曾经对位于文林街的联大教员宿舍有过描写,大家谈天说地,借书者,求字者络绎不绝。

    后来云南大学的许多教师也曾在附近居住,诗人于坚曾在他的散文中写过:在云南大学银杏文学社成立的那天晚上,当时的中文系主任张文勋先生参加学生们组织的成立仪式:

    “散会,我们一伙人继续唱着歌去学校大门外街道上的一家小酒馆庆祝。我们搂肩搭脖,高歌着走去。

    文勋先生穿着一双黑胶皮的水靴,拄着雨伞慢慢地走着,我们请他一起去,他只淡淡地说,你们去吧,我得回家了。然后转过街口消失了。”
    再后来,移动互联网的时代到来。流量就是财富,大家所做的一切都在向流量靠拢。先生坡顶的文林街由于那满街的银杏获得了巨大的流量,再次游人云集。

    而先生坡也借着这股巨大的流量,做起了摩登集市和银杏艺术节。大量文艺气息浓厚的人们在这里展示自己的小商品,嬉皮士们聚会舞蹈…

    网红文艺背后的底层逻辑还是商业化。不管是拍一张民国风的照片,还是各种稀奇古怪的配饰和文创纪念品,本质上还是商业买卖。

    当然在这样一个时代里,商业行为并无可指摘。甚至先生坡的雅集在众多同类的集市里还算不错的,没办法,无数在近现代史中熠熠生辉的大师一遍又一遍的路过,让这条小路在九巷十三坡中,显得遗世独立,与众不同。
  • 草莓橙_595 2024-12-20 14:29
    诺邓古村|千年白族村寨,因火腿而闻名诺邓古村位于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云龙县城以北的深山里,是一个有着上千年历史的白族村寨。古镇100多座民居建筑依山而建,多为明、清朝时期的修建,原始风貌,游客不多,因诺邓火腿而闻名。2013年被列为第七批“国保”。
    诺邓古村是一个因盐业而发展起来的聚落,长期以煮盐为生,曾一度是滇西地区的经济重镇。这里有10000余件古董文物,有100余株古树名木,有玉皇阁、文庙、武庙、龙王庙、棂星门等明清时期的古建筑和盐井、盐局、盐课提举司衙门旧址、驿路(盐马古道)等文化遗踪,是展示以云南盐井文化、茶马古道文化、山地白族文化为核心的休闲体验游目的地。
    🌈亮点特色:
    ✅诺邓古镇的三四百户人家主要分布在村中的山洼和西北阳坡上,家家户户都还在养马,用马驮运货物,依稀可见从前马帮的影子。
    ✅向上望去,民居层层叠叠,错落有致,依次有龙王庙、古江西会馆、万寿宫,古榕树、黄姓家族的“题名访”和玉皇阁前的“棂星门”等古建筑群、古牌坊等,古镇内的牌坊是滇西蕞大的古木牌访。
    ✅村中高大的古黄连木,树高多达三四十米,蕞古老的树龄已有800多年。
    ✅古来诺邓火腿之所以有名,是因为诺邓盐含钾,古村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火腿可晾挂较长时期,因此口感鲜美,咸淡适中,香而回甜,回味悠长,可生吃。
    🎫门票:0元
    🚗交通:建议导航🧭自驾车前往
    • 18
  • 返回顶部
    下载App APP二维码
    提交反馈

    用微信扫描此二维码即可联系16番

    在微信中搜索“baume002”也可找到我们

    微信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