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 山巷里 10-29 18:54
    愚园路上的百年“红花楼” 长宁区少年宫位于愚园路1136弄31号的长宁区少年宫,是一座承载着近百年历史的文化建筑。它既是上海最早的少年宫之一,也是愚园路上极具代表性的近代建筑之一。从1930年代王伯群的私宅,到今日孩子们的“红花楼”,这座建筑以独特的姿态见证了城市的变迁与一代代少年的成长。

    建筑始建于1934年,由协隆洋行建筑师柳士英设计、辛丰记营造厂承建,原为民国政要王伯群的私宅。整体风格为英式哥特复兴式建筑,以尖顶、拱窗、灰砖外墙为主要特征,同时融入中国传统美学。门窗拉手采用紫铜开模,楼梯栏杆为空铸梅花图案,细节考究而典雅。

    主楼占地2158.8平方米,共32间厅室,功能布局严谨。宅邸南面花园占地约1.3公顷,设有假山、曲桥、水池、花坛等景观,既有江南园林的灵秀之美,又展现现代住宅的空间秩序。1935年,王伯群与保志宁在此举办婚礼,成为当时沪上社会新闻。

    抗战期间,王氏夫妇离沪,建筑一度被汪伪政权占用。1949年后,公馆曾作为部队机关及长宁区委办公地使用。至1960年元旦,区政府正式将建筑拨交少年宫使用,至此,一座权贵私宅转身为孩子们的成长乐园。

    1960年,长宁区少年宫在此正式成立。这里开设艺术、科技、文学、体育等课程,成为无数孩子放飞梦想的起点。少年宫创办的《小主人报》是全国首份儿童报纸,影响广泛;“红领巾电影院”“330体验营”等品牌活动更成为几代人共同的记忆。
    孩子们亲切地称这座建筑为“红花楼”,因为每到春夏,花园里常年盛开的三角梅与爬墙花让整座楼如同被花海包裹,绚烂而温暖。

    2024年起,少年宫开放草坪与花园,成为愚园路文化休闲的重要节点。游客可漫步于香榧、白皮松等百年古树之间,欣赏哥特式立面与自然景观交融的独特风貌。2025年,少年宫通过建筑主题展览、青少年文创活动和数字科普课程,让更多孩子在历史空间中学习与探索,延续“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传统。
    • 15
  • 返回顶部
    下载App APP二维码
    提交反馈

    用微信扫描此二维码即可联系16番

    在微信中搜索“baume002”也可找到我们

    微信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