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贵阳的此刻

  • D圈情报 2021-06-28 14:44
    【必看】青岩古镇门票、交通、开放时间青岩古镇是贵州四大古镇之一,国家AAAAA级景区,参考用时2-3小时。
    开放时间:4月1日-10月31日 8:30-17:30,11月1日-次年3月31日 8:30-17:00。

    门票:10元/人,包含古镇街区、古城城墙。
    套票:50元/人,包含古镇街区、古城城墙、周恩来之父曾居地、状元故居、龙泉寺、赵公专祠、慈云寺。
    购票平台:大众点评、携程、飞猪。

    从贵阳市区往返青岩古镇:可乘坐203路、210路、景区3号线。
    以从花果园双子塔出发,前往青岩古镇为例,乘坐203路票价2元,耗时2小时15分钟左右,乘坐210路票价3元,耗时1.5小时左右,乘坐景区3号线票价15元,耗时1小时20分钟左右。

    从花溪公园往返青岩古镇:可乘坐花溪18路1号线、203路。
    从夜郎谷前往青岩古镇:乘坐401/405路,转乘210路/花溪18路1号线。

    古镇行李寄存:景区南门和北门游客中心可办理行李寄存。
    古镇交通:观光车两个发车点:南门、北门,工作时间8:10-17:40,10元/人,线路:南门(发车)-东门-北门-西门;北门(发车)-南门;北门(发车)-西门。

    古镇始建于明代,原为军事要塞,镇内完好地保存了大量明清时期的古建筑,电影《寻枪》的拍摄,使得青岩古镇为更多人所熟知。

    古镇建筑依山就势,城墙用巨石筑于悬崖上,有东、西、南、北四座城门,镇内建筑精湛的石雕、木雕工艺是一大看点。镇内景点大多是风格各异的古建筑,每个景点独自收费,如果第一次来,可以购买联票,将古城内景点全盘扫过。如果仅仅是在古城内悠闲度日,则可根据需要挑选几个景点分别购买。

    古镇南门定广门是四大城门中气势恢宏的一座,历史上,这里曾是扼守贵阳南大门的第一座门户。巨石砌成的城门楼和城墙高大威武,加上城外蜿蜒的石板路和两侧的农田,构成一副壮美的画图,很多青岩古镇的宣传照都是出自这里。

    沿着定广门走进古镇,先看到的是赵理伦百岁坊。牌坊是清道光帝御赐而建,稀奇的是:四根立柱上雕刻的石狮子很反常的尾上头下,与平时所见不同,颇为奇特。沿着石板铺就的古驿道前行,街道两侧几乎全都是售卖当地特产的店铺,卤猪脚、烤豆腐、玫瑰糖等特色小吃也别具风味,走累了不妨停下里买一点尝尝。

    从南门蜿蜒向北一直到北门的古驿道,既是古镇的中轴线,也是主街。主街以古镇中心的古文化广场为界,以北称北街,以南称南街。与主街相交的向东有东街,向西是西街。沿着东街向东,可抵达文昌阁,文昌阁位于东街143号,建于明万历年间,砖木结构,依山而建,为攒角重楼八角式。是旧时读书人常去读书、聚会、祭拜文昌帝君的地方,有兴趣也可祭拜一番。

    主街向西可抵达迎祥寺、慈云寺、万寿宫和天主教堂等风格各异的宗教建筑,无不各具特色,精雕细琢,是游人拍照的好地方。在南街与西街之间有一条幽静小巷,称为背街。背街是青岩古镇具特色的一条石巷,路面的青石板经过几百年的冲刷、磨砺,已光可鉴人,如镜面般泛着青黑的光芒,感觉幽深而静谧。街边都是层层片石垒起的院墙,路窄而幽静,沿山势起伏,是摄影的地点。

    青岩古镇街巷幽深,曲折复杂,但主街和每个重要路口都有指引牌,况且大多数小巷都可以兜回主街,所以,在古镇内穿行,无须担心迷路问题。一般来说,步行逛完古镇约2小时左右,所以也无需在镇上住宿。
  • D圈情报 2021-06-23 15:29
    青岩书院位于贵阳市花溪区青岩镇南街,建于明末清初,原建筑为青岩班氏土司宅院,原建筑已毁,现青岩书院为在原址上重建,为砖木结构穿斗式硬山顶建筑,占地面积400平方米,现已经对外开放。2003年该处公布为贵阳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青岩书院原是青岩班姓土司的衙门。老辈人传下来的故事说,清代乾隆年间,班氏土司家庙被烧毁,班家便以修家庙为由,将班氏先祖供像供奉于青岩众绅捐资修建的文昌阁,且久占不还。

    清嘉庆六年(1801年),皇帝下旨全国春秋两季祭祀文昌帝君。早对班氏土司将班氏祖先与文昌帝君并列的作法很是不满的众绅,要求班土司搬出祖泥,以便青岩百姓祭祀文昌帝。班土司不但不搬反蛮横不讲理,认为青岩城是班氏先祖所建,祖泥有资格供奉于城池中心点。这一占又是20多年。无奈,清道光四年(1824年),青岩李、赵、张几大姓联名上诉时任土司班廷献,据说官司一直打到朝廷,皇帝以班廷献将祖泥与文昌帝君并列供奉犯下“大为不敬之罪,须尽快搬出文昌阁。这场官司,班廷献不仅将祖泥搬出文昌阁,还输掉班家一个四合院,一个花园、粮仓、牢房等18栋建筑的衙门。因班家衙门处于古城中心,几姓人家就把赢得的衙门一部分开办成书院。谁料,该书院竟创造出青岩乃至贵州的辉煌。

    书院规模很大,结构为三进四合院梯形,布局雄伟,每栋房屋空间均在四米,采光良好、环境优美,确实是读书的环境,青岩有钱人家便纷纷把儿子送到书院求学。书院也培育了一批又一批秀才、举人、进士,尤其出了赵以炯这个状元后,长顺、惠水,就连广东、广西的富贵人家也送子弟到青岩书院读书。

    在书院的带动下,青岩镇出现17处私塾,良好的读书风气尉然成风,富有的家庭、小康家庭,哪怕是贫困家庭也纷纷把子女送到私塾或书院求学,青岩书院便成了青岩古镇的最高学府。
  • 返回顶部
    下载App APP二维码
    提交反馈

    用微信扫描此二维码即可联系16番

    在微信中搜索“baume002”也可找到我们

    微信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