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 晴耕雨读_823 08-04 14:13
    武威|天梯山石窟武威第三天,脚步迈向天梯山石窟。原本计划租车自驾,却因贪恋这两日接触到的武威人骨子里的热忱,索性拨通了昨天带我们去鸠摩罗什寺的师傅的电话,请他一早来酒店接我们。起初听不太懂当地师傅的方言,像隔着层薄雾,可两天浸润下来,他们的语调竟变得亲切——甚至有位师傅聊起俞敏洪和董宇辉时,我竟能精准捕捉到方言发音的“俞敏洪”三个字!

    车子驶离市区不久,远处的祁连山毫无征兆地撞进眼帘:不是单薄的一脉,而是层叠的群峰,云雾像流动的纱幔,在山尖缠缠绕绕,恍惚间竟分不清是山在云上,还是云在山里。我忍不住让师傅停在路边,遥遥望着,心里忽然涌起一股虔诚——那是对自然最本真的朝拜。小布丁指着山尖说:“妈妈,你看云雾都是山的形状呀!”孩子的眼睛总能戳中最灵动的瞬间,我笑着握紧他的手,为这份未经雕琢的观察力心动。

    司机师傅见我们对着祁连山出神,便聊起这山与武威的缘分:“兰州人喝黄河水,我们武威人喝的是祁连山的雪水呢。”他说这话时,语气里带着对雪山的敬畏,“这地方缺水,每一滴雪水都是老天爷的恩赐。”小布丁听完,突然认真地说:“那我们既喝了黄河水,又喝了祁连山的雪水,要是去了青海,是不是就能喝到青海湖的水啦?”童言里藏着对天地的好奇,倒让这一路的风景都有了流动的诗意。

    沿途,车子在平整干净的路上前行,我忽然觉得,哪怕不到石窟,单是这样望着祁连山起伏的轮廓就已是极致的享受。原来人对自然的渴望,从来都藏在基因里——在钢筋水泥里待久了,总需要这样的山水来熨帖灵魂。

    一个半小时后,天梯山石窟终于出现在视野里。它藏在祁连山支脉的岩壁上,脚下是荡漾着碧波的黄羊河水库,山水相映间,竟有种“佛隐于山水”的意境。门票30元,120厘米以下的孩子半价。

    站在石窟前,才算真正触摸到这段历史的温度。这里距武威市区约65公里,是十六国时期北凉国君沮渠蒙逊留下的佛国印记。公元412年,沮渠蒙逊统一凉州后,不仅以武力稳固疆域,更以文化安邦——他广揽儒学与佛学人才,推动佛经翻译,而天梯山石窟,正是他为弘扬佛法打造的“绝世之作”。

    走进石窟才懂何为“山是佛,佛是山”,而我们不过是偶然路过的旅人,在山水与佛前,读懂了一点关于永恒的秘密。
返回顶部
下载App APP二维码
提交反馈

用微信扫描此二维码即可联系16番

在微信中搜索“baume002”也可找到我们

微信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