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扬州的此刻

  • 脆皮菠萝包 2024-03-04 08:05
    来扬州总得吃一次淮扬菜,选了大潮淮。

    🌿环境:在何园附近,招牌很醒目,马路两边都有一个铺面,位置非常多,但是下午饭点依旧全部坐满还要等位,果然人气很高😂,饭店的logo是一只鹦鹉,店里面还真的养了几只🦜。

    「木桶鱼汤牛腩」招牌菜,鱼汤煮牛腩和粉皮,汤非常的鲜甜,加了胡椒粉微辣,连续喝了好几大碗,牛腩片成了薄片,肉香味足,配着汤很不错。
    「霸王手撕酱骨」很大的一块骨头,肉非常嫩也很容易脱骨,调味方面就很地道的浓油赤酱,甜味为主,很好吃。
    「烤榴莲」圆滚滚的烤榴莲,一口下去真的是新鲜的榴莲肉,裹了面衣炸出来的,热吃的榴莲也挺可以的。
    「肥肠臭大元」来都来了总得挑战一下肥肠煮臭豆腐,江浙一带的臭豆腐都是白色的,只是闻起来有臭味,吃起来其实很一般豆腐区别不大,卤的肥肠很不错,这道算是比较辣的菜了。
    「盆盆四季炒」炒杂菜下面是粉条,最甜口的一道菜,不过各种食材炒的火候刚好,也很不错。
    「老醋海蜇」海蜇非常爽脆,配上了香油香醋,下面的醋超级香,不知道是不是靠近镇江,用了镇江香醋的原因,非常值得推荐。

    🛎️服务:生意超级好,以至于上菜的间隔很大,鱼汤牛腩是最后上的,而且等了几乎半个小时,而且上菜顺序我觉得需要调整一下,比如属于凉菜的海蜇也是最后才上。

    总的来说,价格非常美丽,那么大一桌才220,味道也很不错,但个人感觉部分菜可能是属于新派菜,毕竟辣度不像是淮扬菜风格,来旅游可以试试。
  • 面条公主_3956 2024-03-03 22:40
    带娃暴走2万步的扬州大运河博物馆攻略⭕️⭕️⭕️图11全馆导览
    📍打卡日:3月2日周六
    📍客流:2.27约的票,带娃约亲子票,可约1大1小,其余大人,要再约成人票
    📍停车:12点到,停车有位置,5点走,整体顺畅
    📍讲解器:20/个,推荐自助机上借,有成人和儿童
    📍运动量:18000步,挺累,建议1.2.3厅重点看下,其他厅简单过
    📍吃饭:馆内负一楼,餐厅和茶社各一家;3厅商业街有小吃;馆外有网红奶茶和文创冰激凌

    ⭕️⭕️⭕️博物馆展厅概况
    1厅:大运河基本知识,厅很大,刷项目出口处5D电影,用时1.5小时
    2厅:大运河上的舟楫,船只模型巨多,刷项目沙飞船,真船+Ai光影秀,用时20分钟
    3厅:大运河街肆,商业街,有小吃,咖啡厅,复古穿越,用时40分钟,拍照好看
    4厅:世界知名运河和运河城市,用时15分钟
    5厅:齐白石画作特展,春夏秋冬稚趣,用时15分钟
    6厅:运河湿地生态,动物标本多适合遛娃,用时30分钟
    7厅: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皮影戏,用时15分钟
    8厅:没开,720度全息投影呈现运河
    9厅:紫禁城与大运河,用时15分钟
    10厅:隋炀帝与大运河,用时10分钟
    11/12厅:布达拉宫特展,有个小光影秀,用时20分钟
    13厅:运河迷踪,需要单独提前预约,没进
    14厅:龙年生肖特展,用时10分钟
    楼顶:拍照打卡主塔,用时10分钟
    • 11
  • 蓝宁碧波 2024-03-03 18:03
    位于东关街309号。清康乾年间,安徽人马曰琯、马曰璐兄弟业盐于扬州,建街南书屋,藏书十余万卷,“甲于东南”。清廷编纂《四库全书》,马家献书776种,乾隆嘉赐《古今图书集成》一部。[3]因其在东关街南,故称“街南书屋”。街南书屋东至薛家巷,北至东关街,南至韦家井,西临马坊巷。,街南书屋原有12景,其中,小玲珑山馆最富盛名。[2]因为马氏兄弟经常在此招待文人墨客,煮酒论文,故街南书屋为其所掩,以至有人只知小玲珑山馆,而不知街南书屋。[1]中文名街南书屋地理位置江苏省扬州市东关街309号

    发展历史地理环境园主信息

    发展历史小玲珑山馆,是清朝大盐商马氏兄弟曰琯、曰璐所建的家园,亦称街南书屋,是他们扫榻以迎文人墨客的场所。[2]马氏兄弟曰琯、曰璐虽为盐商,富敌扬城,但不奢侈。他们喜欢广交文友,酷爱藏书,遇有秘本、善本,不惜重金收购,是江浙有名的藏书家。其丛书楼藏有十万多册图书,有“藏书甲东南”之誉。小玲珑山馆原为街南书屋十二景之一,小玲珑山馆是街南书屋的主建筑。据说,落成之时,恰逢甘泉县令龚鉴馈赠一块太湖巨石。龚鉴所赠小玲珑石高达丈许,“其美秀与真州之美人石相埒,其奇奥偕海宁之皱云石争雄,虽非娲皇炼补之遗,当亦宣和花纲之品。米老见之,将拜其下;巢民得之,必匿于庐。”(马曰璐《小玲珑山馆图记》)马氏兄弟“不惜资财,不惮工力,运之而至。甫谋位置其中,藉作他山之助”(同上),于是取名小玲珑山馆,而且很快就掩盖了街南书屋的大名。所谓玲珑石即太湖石,不加雕琢,就具备透、绉、瘦、陋之奇。何名“小玲珑山馆”?因苏州园林先有“玲珑山馆”,故以小名之,就像小秦淮、小金山一样,以别于南京的秦淮、镇江的金山。而阮元《淮海英灵集·马曰璐小传》却说:“(马曰璐)得太湖石甚佳,建山馆置之,而以小玲珑名。适邻家不便其立,半查乃语兄止之。及山馆归汪雪礓,本石始立焉。”由此可见,玲珑石虽运到了街南书屋,但是马氏兄弟考虑到邻里关系并没有将它树立起来,反而将它埋于地下,后来,街南书屋归属汪雪礓,太湖石才破土而立。不过,所立太湖石只有原来的一半高。此玲珑石额部有四个阴刻篆书字:“玉山高并”。腰部上侧有一行阴刻楷书:“小玲珑山馆马氏清供”。楷书左侧还有一方阴刻印章,印文为“玲珑山馆”四字。“文革”期间,街南书屋惟有小玲珑石被有识之士转移到史公祠,这才逃过浩劫。如今,扬州市政府已经启动修缮街南书屋工程,并将根据李斗《扬州画舫录》和张庚所绘《小玲珑山馆图》以及马曰璐所撰《小玲珑山馆图记》复建小玲珑山馆、看山楼等“街南书屋十二景”。那块玲珑石有望回归“故里”了。[1]地理环境园主信息马曰琯(1687-1755)、马月璐(1697-1766),清代盐商中儒商代表人物,在业盐之余,从事文事活动,自助出版事业、资助教育事业。[2]马氏兄弟勤敏好学,人称“扬州二马”,被后世誉为中国南方最著名的儒商之一,与诗人程梦星等结“邗江诗社”。[
  • 返回顶部
    下载App APP二维码
    提交反馈

    用微信扫描此二维码即可联系16番

    在微信中搜索“baume002”也可找到我们

    微信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