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 LaoZ_7197 08-01 15:34
    鼓楼到后海一烟袋斜街清晨的烟袋斜街还浸在微凉的空气里,巷路带着夜露的润,弯弯曲曲地从鼓楼南伸向后海。老房子的梁架仍是旧时筋骨,灰墙青砖透着岁月的钝感,
    烟袋斜街名字,还真有段讲头,清代时,这条街,弯弯曲曲,像个细长的烟袋杆,街口连接鼓楼的位置,又像个烟袋锅,“烟袋斜街”就这么传开。
    往里走,爆肚摊和卤煮的铜锅刚支起来,热气混着麻酱香漫出来;隔壁炸酱面馆的幌子在风里轻晃,玻璃窗上贴着“老北京味道”的字样,文创店里摆着各种各样的玩意儿,鼻烟壶的玻璃罩反射着晨光。一家挨一家的铺子,把这条本是通道的胡同填得满满当当,倒也热闹。
    这光景,总让人想起前门的大栅栏。都是红红绿绿的招牌,都是见不到住家与大杂院的模样,乍看确实像。可大栅栏的热闹是熬出来的,从明代起就顺着北京城的肌理慢慢长,像一锅炖了几百年的老汤,那些老字号的牌匾上结着包浆,连墙角的砖缝里都嵌着炊烟味、棋摊的吆喝声、窗棂后飘出的京胡调。商业和生活拧在一起的,每块砖都带着人情的温度。
    其实烟袋斜街不必较这个真。它本就是顺路的过道,逛完鼓楼往後海去的人,正好在此歇脚、买些小物件。老房子还是老样子,只是筋骨里融进了商业的活络,倒也方便。青砖灰瓦下的新热闹,自有它的妥帖。
    说到底,两条街都是老北京的脸面。一个带着岁月沉淀的醇厚,一个透着当下鲜活的轻快,各有各的活法,各有各的滋味。
返回顶部
下载App APP二维码
提交反馈

用微信扫描此二维码即可联系16番

在微信中搜索“baume002”也可找到我们

微信反馈